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秕稗的意思、秕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秕稗的解释

(1).秕子和稗子。比喻轻贱。《左传·定公十年》:“饗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 杜预 注:“秕,穀不成者。稗,草之似穀者。言享不具礼,秽薄若秕稗。”

(2).以喻有害之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故另示通行飭查,总期除恶务尽,毋使萌芽滋长,存禾去莠,要令秕稗全无,所谓官清吏肃,一方百姓始克受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秕稗(bǐ bài)是一个汉语合成词,由“秕”和“稗”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二者本义及引申义理解:


一、单字释义

  1. 指子实不饱满或中空的谷物。《说文解字》释为“不成粟也”,即空壳或无价值的谷物。引申为“坏、不良”之意,如“秕政”(不良的政治措施)。

  2. 原指稻田中的一年生杂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子实细小,常混杂于稻谷中。《左传·定公十年》有“用秕稗也”的记载,注疏称“草之似谷者”。引申为“微小、非正统”之物。


二、合成词“秕稗”的完整含义

  1. 本义

    指瘪谷和稗草,泛指混杂在农作物中的无用或有害杂质。

    例:农事需勤除秕稗,以保禾苗丰产(《农政全书》)。

  2. 比喻义

    引申为无价值的事物或有害的人与思想,常与精华、正道对照。

    例:

    • 学术研究当去芜存菁,剔除秕稗(《朱子语类》)。
    • “稊稗秕稗,似黍而实非”(《庄子·逍遥游》注疏),喻指似是而非的糟粕。

三、权威文献引用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秕子和稗子,比喻无用或有害的东西。”

  2.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义:“秕谷与稗草。喻败坏无用的人或物。”

  3. 古典文献

    《孟子·告子上》:“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其中“荑稗”即秕稗类杂草,强调无用之物不及成熟作物。


四、现代应用场景


核心秕稗本为农业术语,后升华至文化批判层面,强调对无价值、有害元素的识别与剔除,体现汉语中“以物喻理”的独特表达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秕稗”是一个汉语词汇,由“秕”和“稗”两个词组合而成,具有字面含义和引申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面含义

  1. 秕(bǐ)
    指不饱满的谷粒,即空壳或发育不良的谷物籽粒。例如《左传》中提到“用秕稗也”,杜预注“秕,穀不成者”,即未成熟的谷物。

  2. 稗(bài)
    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稻,常生长于稻田中,被视为害草。其种子可酿酒或作饲料,但会争夺水稻养分,影响收成。

二、引申义

三、文化意蕴

在农业社会,“秕稗”既代表影响粮食产量的负面因素,也反映古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其双重性体现在:稗草虽有害,但种子和茎秆可被利用(如酿酒、造纸),暗示事物价值的相对性。

四、字形与读音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如《左传》《潜夫论》),可参考相关典籍或权威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傧导补导残躯斥绝叱吕引痴望宠儿楚邻疵议悴颜殚思极虑得闲雕堂定物放射性微尘反市藩维法人鈇锁给定古锦囊还波合合合作社黉序宦迹价购揃落搅恼肌隔纪极荆浩鯨飲口强略及列侍鲤书柳弱花娇谜面明师敲订情尘清称轻醇青菓清枯琼妃三淖三省侍执巾节倏眒檀郎谢女同波通邻丸转危急存亡纹缕儿无所措手谿边谢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