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嘴硬;说话不让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这烦恼如何向?待漾下,又瞻仰;道忘了,是口强,难割捨我儿模样。”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俺兄弟媳妇口强,你让他些儿。”《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 吴王 口强而色惨,中心似有大忧。”
能言善辩。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他每都恃着口强,便 仪 秦 呵怎敢比量?”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三折:“饶你这舌辩如 苏秦 ,口强似 陆贾 ,我看你怎生般分诉。”
“口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嘴硬、说话不让人
指言语上态度强硬,不愿服软或退让。例如《金瓶梅》中“尚还口强抵赖”、《神奴儿》中“口强”均指拒不认错或争辩到底的状态。
能言善辩
形容口才出众,善于用言辞说服他人。如元代关汉卿《玉镜台》中提到“恃着口强”,即强调辩论能力突出。
使用场景:
相关词汇:
近义词包括“嘴硬”(指固执)、“善辩”(指口才好);反义词如“讷言”(不善言辞)。
“嘴强”(zuǐ qiáng)与“口强”意义相近,但更侧重“能说会道”的褒义层面,例如形容演讲或辩论中的出色表现。两者在部分语境中可互换,但“口强”的“固执”义更突出。
如需具体古籍例句或扩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口强,是一个中文词汇,具有多重含义。
口强的拆分为「口」和「强」两个部首,「口」是表示口腔的意思,「强」是表示力量或者能力的意思。
口强的笔画总数为4画,「口」的笔画数为3画,「强」的笔画数为4画。
「口强」这个词源于古汉语中的「口角」,意思是在言辞和争辩中表现出强硬的态度。
「口强」的繁体写法为「口強」。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口」的写法略有区别,即为「囗」,代表着围绕。而「强」的写法也略有区别,即为「強」。
1. 他总是口强地辩解自己的错误。
2. 她以口强的语气向老板提出了她的意见。
3. 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很激烈,他们口口强强地争论着。
1. 自以为是
2. 强词夺理
3. 强硬立场
4. 口音
近义词:咬文嚼字、强词夺理、固执己见
反义词:和平、柔和、礼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