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迅疾浮游。《庄子·外物》:“﹝大鱼﹞牵巨钩錎没而下,騖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
“骛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基本含义
“骛扬”指迅疾浮游,常用于描述物体(如鱼、水波等)快速游动或激荡的动态场景。例如《庄子·外物》中描写大鱼被巨钩牵引后“骛扬而奋鬐”,形容其挣扎时疾速游动、掀起白浪如山的景象。
单字拆分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原文描写大鱼被钩住后剧烈挣扎的场景:“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此处通过“骛扬”生动展现鱼尾急速摆动、掀起巨浪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文学表现力。
总结来看,“骛扬”是一个兼具速度感与力量感的词汇,适合用于描绘动态激烈的场景,其古典出处和形象化表达使其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价值。
《骛扬》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充满冲劲、积极向上向前冲刺的意思。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面貌与行动上的奋勇向前、迅猛有力。
《骛扬》这个词的部首是马(radical)部,整个词汇共有14个笔画。
《骛扬》一词源自《诗经·晋风·汉广》:“骛骛扬扬,如舞如长。”该词在古代文化中为正面形容词,意思是精神振奋、积极向上。
在繁体字中,“騖”是对应于“骛”的字形,具有同样的意思和用法。
古代写“骛扬”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参考现代的写法。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写法与现代相同。
1. 他在比赛中骛扬出色,一举赢得冠军。
2. 他的精神状态一直骛扬向上,从不停歇。
3. 她一直以骛扬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组词:扬眉吐气、扬扬自得、勃勃奋发。
近义词:振奋、激扬。
反义词:低迷、颓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