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糾慝的意思、糾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糾慝的解釋

懲處邪6*惡。 宋 程大昌 《考古編·象刑五》:“夫象以典刑,揆諸《舜典》,則在流贖之先。而加桎梏,去冠飾,質之司寇,顧在五刑糾慝之外。” 明 李東陽 《封孺人張母姚氏墓志銘》:“禦史公既取進士,有官守,劾姦糾慝,不復顧家。”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糾慝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糾慝”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單字本義及文獻用例中解析。“糾”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繩三合也”,引申為督察、矯正之意,如《周禮·天官》載“以糾萬民”即取此義。“慝”讀作tè,《爾雅·釋诂》訓為“惡也”,指邪惡或藏匿的惡念,《尚書·大诰》中“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敉甯武圖功”孔傳有“除惡務本”之解。

二字合稱“糾慝”,可理解為揭露并糾正隱惡之事,多用于古代政論語境。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強調“糾”含“繩愆糾謬”的監察功能,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載“慝未作,發命之不衷”印證了“慝”指潛藏的罪愆。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監督與過失匡正的重視,具有鮮明的倫理價值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

“糾慝”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詞義

2.字義拆解

3.用法與例句

4.相關出處

5.近義詞與關聯詞

“糾慝”是一個兼具行動與道德意義的詞語,既可用于描述具體行為(如糾正惡習),也可用于抽象語境(如懲處邪惡)。其曆史淵源和字義演變體現了漢語中“糾”與“慝”的深層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幫襯蔔課不肖蟾輝崇奬川氣膽小怕事等身金兒童樂園放空氣璠璵鳳頭钗風姿浮謗扶路官牒過聽寒流橫經橫眉冷目烘霁獲釋降封茭白腈綸勁威窘态救活激作開母狂書勒緊裡間淋浪六案孔目龍武兵婁宿羅取耄荒夢熊之喜蒙稚悶倦撓詞箝籋奇儁罄絕三毛閃電窗繕緝守法鼠毛褐肆類邃遠土屋哇咬卧鹿烏台相厲小器下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