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香附子的意思、香附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香附子的解释

莎草的块根。中医入药,有健胃、镇痛和调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莎草香附子》:“《别録》止云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后世皆用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也……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上古谓之雀头香。按《江表传》, 魏文帝 遣使於 吴 求雀头香,即此。”参见“ 香莎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香附子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定义与植物学特征

香附子学名为Cyperus rotundus L.,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秆直立,高15-95厘米,呈锐二棱状,基部为块茎状;叶片宽2-5毫米,短于茎秆,叶鞘常裂成纤维状;夏季开花,小穗线形,具8-28朵花。根茎呈纺锤形,因“根相附连续而生,可合香”而得名。

二、药用价值

  1. 核心功效
    香附子以根茎入药,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宽中的作用。主治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被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本草纲目》)。

  2. 临床应用

    • 治胃寒痛:配伍高良姜研末服用。
    • 治胁痛腹胀:与乌药、柴胡等配伍煎服。
    • 妇科调理:常用于月经推迟、闭经、胎动不安等症。

三、历史与别称

香附子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如《别录》称其为“莎草”,《江表传》提及“魏文帝求雀头香”即此物。别称包括莎草、雷公头、香头草、雀头香等。

四、使用注意事项

五、其他特性

香附子适应性强,常生长于潮湿田间,是难以清除的杂草,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但其药用价值显著。

以上内容综合了植物学、医学文献及现代研究,如需具体药方或更多形态特征,可参考《本草纲目》《滇南本草》等古籍或专业医学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香附子》这个词的意思

《香附子》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指一种植物,名为附子,具有香气。

拆分部首和笔画

《香附子》的部首是⺡(灬),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香附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药文献。附子是一种珍贵中药材,因其具有独特的香气,并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得名为香附子。

繁体

《香附子》的繁体字为「香附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附子」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常见的写法包括「躉」、「附属」等。

例句

1. 这种药材可以炮制成香附子粉。

2. 他使用香附子制作了一种独特的香氛。

组词

1. 香草附子

2. 香气附子

近义词

1. 臭附子

2. 芳香附子

反义词

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