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州歌头的意思、六州歌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州歌头的解释

词牌名。本《鼓吹曲》,六州为 唐 之 伊 、 凉 (梁)、 甘 、 石 、 氐 (熙)、 渭 ,每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后用为词牌。双调平仄韵互叶,一百四十三字。音调悲壮,多以写吊古之词。《词谱》卷三八谓以 贺铸 的“少年侠气”一首为定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州歌头》词牌释义

一、名称由来与历史背景

《六州歌头》原为唐代西北边地的军乐曲调,以古代六州(一说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命名,后演变为词牌名。其名始见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属“鼓吹曲辞”类,多用于表现雄壮悲凉的战争题材。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四载:“《六州歌头》本鼓吹曲,音调悲壮,闻其歌使人慷慨。”

二、体例格律特点

该词牌属三叠长调,共143字(以贺铸体为通行正体)。上下阕各八平韵,中间多三言短句,节奏急促铿锵,声情激越。清代《钦定词谱》卷三十八载其格律:“前段十四句七平韵,后段十九句八平韵,句式错落,韵密调促。” 因结构独特,适于抒发苍凉悲愤之情,如贺铸“少年侠气”一词,以繁音促节表现豪侠襟怀。

三、文学价值与经典作品

此调以宋代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最负盛名,开篇“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尽显豪迈,末句“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则转悲怆,被誉为“雄姿壮采,不可一世”(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亦为名篇,其中“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直抒抗金悲愤,杨慎《词品》称其“骏发踔厉,寓诗人句法”。

四、词牌声情与文化内涵

《六州歌头》的曲调源于军乐,故以“悲壮亢爽”为基调(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其名“六州”暗含国土疆域之意,宋人借古调写时事,常寄托家国之思。近人吴梅《词学通论》评:“《六州歌头》繁音促节,非悲壮无以发其声”,点明其与边塞、兴亡主题的深度关联。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钦定词谱》(清王奕清等编,康熙内府刻本)
  3.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北京出版社)
  4.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六州歌头”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词牌起源与结构

“六州歌头”是古代词牌名,源于唐代的《鼓吹曲》。其名称中的“六州”指唐代的伊州、凉州(梁州)、甘州、石州、氐州(熙州)、渭州,每州均有独立曲调,统称《六州》;“歌头”即乐曲的引子部分。该词牌为双调,共143字,平仄韵交替叶韵,音调悲壮,多用于吊古、抒怀题材。

二、代表作品与主题

  1.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以“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开篇,刻画豪侠少年的义气与狂放,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词中“肝胆洞,毛发耸”等句,生动展现了侠士的磊落性格。

  2.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通过“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描绘南宋边塞荒凉景象,痛斥朝廷苟安,表达对中原遗民的深切同情。结尾“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更是直抒忧国之情。

三、艺术特色

四、历史地位

《词谱》以贺铸词为定体,张孝祥词则因爱国主题广为传诵,二者均为宋词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作。

别人正在浏览...

罢需变置别库长篇叉烧肉楚纩寸衷鹾价促速单行倒底钓舟翻检反具罚约吠瑠璃甘壤干子鼓惑鸿图华构潢治欢赏娇嚬节衷金花诏吭臆苦功脸嫩练字六出祁山六六鳞柳絮才高路分卤潟马骑镫枚速马工梦兰面部魔法幕北怒怨平剧铺牀前韵群疠山酒少勋首戾首令霜柯嘶号四支酥松胎藉魭断绾毂舞场诬捏信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