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ssacre]∶杀戮
互相杀伐
(2) [war]∶攻打,泛指征战
杀伐之声
(3) [punish]∶指整治人,使吃苦头
他们乱扣帽子,打棍子,大行杀伐之能事
(4) [resolute]∶指处事果断的魄力
他是个有杀伐决断的人
(1).征战,讨伐。《孟子·滕文公下》:“杀伐用张,于 汤 有光。”《后汉书·王符传》:“季世之臣,以諂媚主,不思顺天,专杖杀伐。 白起 、 蒙恬 , 秦 以为功,天以为贼。”《隋书·天文志中》:“又为天狱,主杀伐。”
(2).指杀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 郭沫若 《革命春秋·请看今日之蒋6*介6*石》:“我们以为他到了 芜湖 必定又有一场杀伐。”
(3).谓严峻,果断。《后汉书·冯鲂传》:“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
(4).大胆泼辣。《红楼梦》第十三回:“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歷练老成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杀伐汉语 快速查询。
“杀伐”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解释:
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或战争。该义项常见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如《孟子·滕文公下》提到“杀伐用张,于汤有光”,强调通过武力扩张势力。此义项多用于描述古代战争或政治斗争。
表示大量杀害的行为,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必其所杀伐多矣”,指白起因杀戮过多而招致灾祸。现代用法中也可泛指暴力行为,但需注意语境是否适合。
形容果断、决断的性格特质,常与“决断”连用为“杀伐决断”。例如《红楼梦》第十三回提到王熙凤“从小儿就有杀伐决断”,突出其雷厉风行的作风。
指通过严厉手段使人屈服或吃苦头,如“他们大行杀伐之能事”暗含滥用权力打压他人的贬义色彩。
如需更完整释义或例句,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及《后汉书》《红楼梦》等文献。
《杀伐》是指战争、杀戮和决斗的意思。它是一个描述残酷和暴力的词语,常常形容战争、厮杀和决斗中的残酷和无情。
《杀伐》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
杀- 木(木字旁)+ 又
伐- 亻(人字头)+ 凡
《杀伐》共有13个笔画。
《杀伐》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刘敬传》:“未可同年而论,谓之让;伤未落而定计,谓之杀伐。”
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是「殺伐」。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杀字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差异。最常见的写法是将“又”写在“丈”字的上部。伐字的写法基本上跟现在差不多。
1. 这个故事充满了杀伐与血腥的场景。
2. 战争带来的杀伐让人痛心疾首。
3. 这场决斗的杀伐无情,让人难以忍受。
1. 杀戮:指大规模的杀伤活动。
2. 杀戮者:指进行杀戮行为的人。
3. 杀害:指故意伤害并导致死亡。
1. 残酷:指对待他人无情无理。
2. 凶狠:指态度和行为极其凶恶。
3. 残暴:指对待他人极其残忍无情。
1. 和平:指国家、民族之间没有战争、冲突。
2. 和谐:指各方面的关系平稳、和睦。
3. 亲爱:指情感上充满温暖与亲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