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杀伐的意思、杀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杀伐的解释

(1) [massacre]∶杀戮

互相杀伐

(2) [war]∶攻打,泛指征战

杀伐之声

(3) [punish]∶指整治人,使吃苦头

他们乱扣帽子,打棍子,大行杀伐之能事

(4) [resolute]∶指处事果断的魄力

他是个有杀伐决断的人

详细解释

(1).征战,讨伐。《孟子·滕文公下》:“杀伐用张,于 汤 有光。”《后汉书·王符传》:“季世之臣,以諂媚主,不思顺天,专杖杀伐。 白起 、 蒙恬 , 秦 以为功,天以为贼。”《隋书·天文志中》:“又为天狱,主杀伐。”

(2).指杀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 郭沫若 《革命春秋·请看今日之蒋6*6*石》:“我们以为他到了 芜湖 必定又有一场杀伐。”

(3).谓严峻,果断。《后汉书·冯鲂传》:“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

(4).大胆泼辣。《红楼梦》第十三回:“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歷练老成了。”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杀伐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杀伐"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本义层面 "杀"指杀戮行为,"伐"指武力征讨,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指代军事征战中歼灭敌人的行动。该词在《左传》《史记》等典籍中多用于描述战争场景,如"诸侯杀伐无时"(《史记·平准书》),强调暴力冲突的残酷性。

二、引申义演变 随着语言发展,"杀伐"衍生出两种核心引申义:1)比喻处事手段的强硬果决,如《汉书·王莽传》记载"杀伐决断,政自己出";2)代指肃杀凛冽的自然气候,常见于古典诗词,如陆游《秋思》"杀伐初霜降,萧条万籁沉"。

三、文学应用特征 在文学创作中,"杀伐"常构成特定意象群,多与"之气""之声""之音"等短语搭配,营造壮烈悲怆的审美意境。例如《三国演义》描写赤壁之战"江面上杀伐之声震天",通过听觉描写强化战争氛围。

四、近义辨析 与"征讨""讨伐"相比,"杀伐"更强调暴力结果的毁灭性;与"屠戮"相较,则包含战略层面的征伐意图。现代汉语中该词多保留书面语色彩,常见于历史题材作品及政论文章。

网络扩展解释

“杀伐”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解释:

1.征战/讨伐

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或战争。该义项常见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如《孟子·滕文公下》提到“杀伐用张,于汤有光”,强调通过武力扩张势力。此义项多用于描述古代战争或政治斗争。

2.杀戮

表示大量杀害的行为,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必其所杀伐多矣”,指白起因杀戮过多而招致灾祸。现代用法中也可泛指暴力行为,但需注意语境是否适合。

3.处事魄力

形容果断、决断的性格特质,常与“决断”连用为“杀伐决断”。例如《红楼梦》第十三回提到王熙凤“从小儿就有杀伐决断”,突出其雷厉风行的作风。

4.整治/惩戒

指通过严厉手段使人屈服或吃苦头,如“他们大行杀伐之能事”暗含滥用权力打压他人的贬义色彩。


使用注意:

如需更完整释义或例句,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及《后汉书》《红楼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奔讣边信碧纱笼不讳之朝草间朝经暮史刺啓赐疑痤疽逮狱大牲畜帝国主义丁丁列列定光发粲樊缨釜脐墨干果龟冷支床豪弱合方氏花脸化消祸厉狐疑寄味狼餐虎咽老泪纵横流岁穭生麻团偏舟平盈破弊恰如亲比啨呤穷林让揖软懦伤伐身先士众世况使气白赖诗义饰终水会书剑恩仇录绥视天姥通信地址投版土脚蛇拖逗违法行为威礼文艺复兴艺术武烈现世现报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