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乐的意思、六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乐的解释

(1).谓 黄帝 、 尧 、 舜 、 禹 、 汤 、 周武王 六代的古乐。《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六乐,谓《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南齐书·高帝纪下》:“是故五礼之迹可传,六乐之容不泯。”

(2).泛指音乐。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

(3).指六种金属乐器:钟、鎛、錞、镯、铙、铎。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锤锻》:“五兵之内,六乐之中,微钳锤之奏功也,生杀之机泯然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乐”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最早见于《周礼》等典籍的记载。根据传统文献及现代学术研究,其含义可分为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核心定义与功能 六乐指周代宫廷用于祭祀、宴飨等仪式的六种雅乐,由大司乐掌管。《周礼·春官·大司乐》载:“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祇”,其中“六舞”即对应六乐。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特定乐舞与天地神灵沟通,实现“礼天地、事鬼神”的祭祀目的(来源:《周礼注疏》)。

二、具体分类体系

  1. 《云门》:黄帝时期的乐舞,用于祭祀天神,以云纹图腾展现对天象的崇拜
  2. 《大咸》:尧帝乐舞,用于祭祀地祇,通过鼓乐表现大地孕育之力
  3. 《大韶》:舜帝乐舞,用于四望祭祀,孔子曾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4. 《大夏》:夏禹乐舞,用于山川祭祀,歌颂治水功绩
  5. 《大濩》:商汤乐舞,用于享妣祭祀,演绎商族起源传说
  6. 《大武》:周武王乐舞,用于享先祖祭祀,再现伐纣立国场景

    (来源:《礼记·乐记》郑玄注)

三、文化延伸价值 汉代以降,六乐逐渐演变为礼乐教化的代称。《汉书·礼乐志》记载其“所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说明其从宗教仪式扩展至道德教化功能。唐代杜佑《通典·乐典》进一步将其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形成“六乐配六律”的理论体系(来源:《通典校注》)。

现代考古发现,如曾侯乙编钟的律制铭文,印证了六乐相关音律理论的实际运用(来源:湖北省博物馆馆刊)。这类实物证据与文献记载共同构建起六乐研究的完整学术框架。

网络扩展解释

“六乐”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三种核心释义:

一、古代六代乐舞(核心含义)

指中国周代以前六位帝王时期的代表性祭祀乐舞,主要用于礼仪教化。根据《周礼》记载,具体包括:

  1. 《云门大卷》:黄帝时期的乐舞,歌颂云图腾。
  2. 《大咸》(或称《咸池》):尧帝时期的乐舞,表现敬天祈福。
  3. 《大韶》:舜帝时期的乐舞,以“尽善尽美”著称,孔子曾赞其“三月不知肉味”。
  4. 《大夏》:夏禹时期的乐舞,颂扬治水功绩。
  5. 《大濩》:商汤时期的乐舞,纪念商朝建立。
  6. 《大武》:周武王时期的乐舞,表现伐纣战争与周朝统一。

二、其他释义

  1. 泛指音乐
    如南朝鲍照诗句“六乐陈广坐”中,代指盛大音乐场合。
  2. 六种金属乐器
    包括钟、镈(大钟)、錞(军乐器)、镯(钟状铃)、铙(打击乐器)、铎(大铃),多用于军事或礼仪。

三、现代引申义(较少用)

作为成语“六乐”,形容人心情愉悦、兴致高涨,如“生活六乐常伴”。需注意此用法多见于现代通俗解释,与古代含义关联较弱。


注:如需进一步了解六代乐舞的历史背景或具体乐器形制,可参考《周礼·大司乐》或考古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摽陨别话草苗虿介拆牌道字忏度沉痼抽回初名错非麤弱大对欓子大趣大遐颠窜丁绢帝事东内躲穷二迹匪窟高枝儿诡志害喜杭州市环游胡踹获尤家姑甲吏淃淃坑赵溃师迾卒骊龙珠岭峤柳眼花须卖呆茅门庙会灭身密略谋赞凝鍊圊厠庆卿琴瑟亲枝启涂遒举弃遗沙隄沈凝陶淑天牛橦橦退安象态邪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