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流宕的意思、流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流宕的解释

(1).谓远游。《文选·张协<七命>》:“羈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 吕向 注:“流宕,谓远游。” 南朝 梁 丘迟 《永嘉郡教》:“遨游鄽里,酣酺卒岁,越伍乖隣,流宕忘返。”

(2).漂泊,流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许靖 ﹞自流宕已来,与羣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飢寒。”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并没有饿死。”参见“ 流荡 ”。

(3).放荡,不受约束。《后汉书·方术传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 晋 陶潜 《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於讽諫。”《北史·儒林传·何妥》:“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於殿庭者,亦悉附之於后。”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笛声流宕伶叹乐,眉髻愁惨民兴謡。”

(4).谓诗文流畅恣肆。 明 李日华 《六硕斋笔记》卷一:“诗既流宕可喜,书法亦爽爽雄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流宕"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词义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流"指水流无定所,"宕"通"荡",表恣意摆动。《汉语大词典》释其本义为"漂泊无定",如《后汉书·冯衍传》"流宕楚魏间"即用此义,形容地理空间的游移状态。

二、语义延伸

在文学语境中,"流宕"衍生出行为层面的放逸含义。明代《正字通》注:"宕,过也。言放逸不自检束",故"流宕忘归"既指物理位移的持续,亦隐喻精神层面的纵情恣意,常见于魏晋文赋中表现名士风度。

三、音律转注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考"宕"字古音与"荡"通,故"流宕"在诗词格律中可作音韵通假使用。如《乐府诗集》载"流宕之音"即指音调婉转起伏的旋律特征。

注: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版)、《正字通》(中华书局1987影印本)、《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流宕”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权威来源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与演变

  1. 本义与比喻
    原指水流持续流动(如“流宕忘返”),后引申为事物发展的顺畅状态。但需注意,这一解释主要来自《论语·乡党篇》的延伸解读,存在一定争议。

  2. 古籍中的多重含义

    • 远游/漂泊:如《文选》中“流宕百罹”指漂泊经历;
    • 放荡不羁:《后汉书》用“流宕过诞”形容行为不受约束;
    • 诗文风格:指文章流畅恣肆,如皇甫谧《三都赋序》的评述。

二、现代用法与争议

  1. 权威词典差异

    • 查字典强调“顺利”的比喻义,而汉典、沪江词典等更侧重漂泊、放荡等义;
    • 低权威来源(如)提出的“水流湍急”“变化无常”等义,缺乏古籍支撑,需谨慎采信。
  2. 鲁迅的现代用例
    鲁迅在书信中以“流宕”自述漂泊经历(“我流宕三年了”),印证了该词的流浪含义。

三、使用建议

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或《辞源》进一步考证不同义项的历史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百代文宗八街九陌板槛悲烦本名比目连枝不因人热侧坐茶场骋舟刍豢棰楚催熟大还丹大枷狄牙发肤防弊戈槛古都都国干寒症黑矾怀禄诙嘲回软会士彗汜画涂谏工见梦静难霁云倦憩两牍粮斛院敛含立男砻鍊湎乱蜜源漂渝津契面银青骨鹊头日幢时乖鼠姑述奏探官铜河通艺团衫万金翫境文练温泉先入之见小梅花小型细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