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漂渝津的意思、漂渝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漂渝津的解释

古渡口名。故址在今 天津市 东。 晋 末 石虎 遣师伐 辽西 鲜卑 段辽 ,曾至此。《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以 桃豹 为横海将军, 王华 为渡潦将军,统舟师十万出 漂渝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漂渝津是东汉时期黄河下游的重要渡口,属历史地理专有名词,其释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一、定义与地理溯源

“漂渝津”指东汉黄河河道上的军事要津,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据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载,该渡口因水流湍急、河道变迁频繁而得名:“河水又东,迳漂渝津……盖河水激荡,漂移不定,渝有变更之意”(来源:陈桥驿《水经注校释》,中华书局1999年版)。其名由“漂”(水流激荡)、“渝”(变更)、“津”(渡口)三字复合构成,生动反映黄河下游河道的自然特征。

二、语素解析与文献依据

  1. 漂:

    本义为“浮于水面”,引申指水流激荡冲刷。《说文解字》释:“漂,浮也”,此处特指黄河泥沙淤积导致的河道游移(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2. 渝:

    意为“变更”。《尔雅·释言》:“渝,变也”,契合黄河渡口因河道摆动而位置不定的特性(来源:周祖谟《尔雅校笺》,中华书局2004年版)。

  3. 津:

    指渡口。《论语·微子》有“使子路问津焉”,郑玄注:“津,济渡处”(来源: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版)。

三、历史价值与军事地位

该渡口为东汉河北地区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的“仓亭之战”即发生于此,《后汉书·袁绍传》载:“(曹操)击绍仓亭军,大破之”,裴松之注引《水经》称仓亭在漂渝津南(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其战略地位于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卷亦有明确标注(来源: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结论:漂渝津作为复合型历史地名,既体现古汉语“因水命名”的构词特征,亦承载东汉黄河水文变迁与军事交通的核心信息,是研究历史地理与古代汉语的重要标本。

网络扩展解释

“漂渝津”是一个具有多重解释的词语,不同来源对其含义的解读存在差异,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综合判断:

  1. 历史地理概念
    根据、、等来源,“漂渝津”是古代渡口名,故址位于今天津市东部。该地名最早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记载晋代后赵君主石虎曾派遣将领率水师十万由此渡口出征辽西鲜卑段辽,具有军事战略意义。

  2. 现代引申义争议
    部分低权威性来源(如)提出其引申含义,将“漂”解释为流动,“渝”指重庆,“津”指天津,组合后比喻“两地间流动或人生变迁”。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人对字面的联想,需谨慎采纳。

  3. 成语解释存疑
    另有来源(如)将其定义为成语,表示“人在困境中无法自拔”,但该解释未见于权威词典或历史文献,可能与其他成语混淆导致误传。

建议:若用于学术或历史研究,应以《晋书》等古籍记载为准,即“漂渝津”为晋代渡口名;若涉及现代语境中的比喻用法,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其合理性。

别人正在浏览...

案秤拔补悲哽别论不拘细行逋诛草率将事澄一处实次对官點饑跌水地中海二适迩远法体风德跟衣旱芹轰应画荻丸熊还珠买椟检操讥谗进览九旂旧雅攫为己有矩式恺直客观事物毛边梦见描摸末类谋谟帷幄能绩牌九飘决乾打哄期瓜绮怀轻勇秋麦齐心同力赏劳声势熏灼食方丈于前收葬同房蹪蹈忘其晼晚伪夫无辅五子棋闲厠现钟不打校辑心荡神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