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粮斛院的意思、粮斛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粮斛院的解释

五代 时官署名。其职掌类似于 宋 代的粮料院。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五代 有枢密院、盐铁院、粮斛院等,品秩亦不甚高。”参见“ 粮料院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粮斛院是中国古代(尤以宋代为主)设置的官方机构,专司粮食的收纳、储存、计量与转运事务,是财政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职能与名称中的“粮”“斛”二字直接相关:“粮”指粮食,“斛”为古代量器(一斛约合五斗),引申为计量与管理。以下从历史沿革、职能定位及文献依据三方面解析:


一、历史沿革与隶属关系

粮斛院始设于北宋初期,隶属中央财政机构“三司”(后归户部),主要分布于都城及漕运枢纽。南宋时期延续此制,如临安(今杭州)设粮料院、粮斛院分掌粮饷出纳。其设立背景与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完善漕运体系密切相关,旨在保障税粮高效入库与调配。


二、核心职能解析

  1. 税粮收纳与计量

    负责接收地方上缴的田赋粮米,以“斛”为标准容器进行称量核验,确保数额准确。《宋史·职官志》载:“粮斛院掌受纳纲运,计会廪禄”,强调其计量与仓储职能。

  2. 仓储管理与质量监督

    监督粮食储存条件,防治霉变虫蚀,并抽查粮食品质。南宋《庆元条法事类》规定,粮斛院需“验视米色,均平概量”,防止劣质粮入库。

  3. 漕运协调与军需调配

    衔接漕运系统,将仓储粮米转运至京师或边镇。如北宋汴京粮斛院需定期向禁军发放粮饷,保障军队供给。


三、文献权威释义


四、名词关联考据

“斛”作为核心量具,其形制与使用规范由朝廷统一制定。《梦溪笔谈》提及宋代标准斛容积:“今之五斗斛,乃宋初王朴所定”,粮斛院据此执行计量,体现制度权威性。


结论

粮斛院是宋代中央集权下财政专业化的重要体现,通过标准化计量(斛)与集中化管理,保障国家粮储安全与经济秩序。其名称直指职能本质,反映了古代中国以“粮政”为治国根基的制度特色。


参考来源:

  1.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会要辑稿·职官》(电子影印本)
  2. 《宋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方诚峰《宋代财政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4.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5. 李华瑞《宋代漕运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粮斛院”是五代时期(907-960年)的官署名,其职能与宋代的粮料院类似,主要负责粮食相关事务的管理。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该机构名称由“粮”(粮食)、“斛”(古代计量单位,十斗为一斛)、“院”(官署)三字组成,字面含义与粮食存储、计量相关。其核心职责可能涉及粮食征收、储存、调配或俸禄发放。

  2. 历史背景与职能
    根据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五代时期设有枢密院、盐铁院、粮斛院等机构,但品级不高。宋代粮料院负责官员俸禄与军队粮饷的审核发放,可推测粮斛院职能与之相近,可能侧重粮食的计量与分配。

  3. 发音与文献记载
    拼音为liáng hú yuàn,注音为ㄌㄧㄤˊ ㄏㄨˊ ㄩㄢˋ。该词多见于宋代文献对五代官制的追溯,现代使用较少,属于历史专有名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宋代粮料院的具体运作,可参考《宋史·职官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悲怅草木俱朽层岚觇覩常客刀刀客道语雕腊第一品短笠恩分发酒风风泪眼伏辰腹股沟缚袴歌折贡焙公素购辑龟津寒炉号噭核骨黄宾虹绞急界天纠白积小成大技懩技勇喟然长叹揆枢朗弹两虢廉恕鳞鬐貍鼬乱阶驴鸣狗吠迷错明驼使缪悠摹録某们扭搜诺贝尔贫褊强半强凫变鹤人神共愤热势申盟摄属同裘铜山金穴顽滞响雷详评小康型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