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因古 骊戎 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 郦山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张说 《应制奉和》:“ 汉 家行树直 新丰 , 秦 地 驪山 抱温谷。”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词:“凄然也, 驪山 浴馆,一样野花稠。”
骊山的解释可从以下方面综合阐述: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岭山脉的支脉,东西绵延约20-25公里,最高峰九龙顶海拔约1302米。因山形似苍黛色骏马而得名“骊山”,又因景色翠秀得名“绣岭”。其森林景观独特,有千亩侧柏林等植被,夕阳西下时呈现“骊山晚照”的绮丽景象。
作为国家4A级景区,�山拥有烽火台、兵谏亭、老母殿等景点,是融合自然风光与人文遗迹的游览胜地。2014年后与华清池整合,进一步提升了旅游资源的完整性。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事件或景点列表,可参考、2、7等来源)
《骊山》是一个中文词汇,它指代中国山脉中的一个地名。骊山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境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山岳景区之一。对于中国文化而言,骊山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骊山》由两个汉字组成,《骊》的拆分部首是马,它一共有十二个笔画;《山》的拆分部首也是山,并且它有三个笔画。
《骊山》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在《大雅·盈则》一篇中,有一句诗提到了骊山,表达了对骊山美景的赞美。
《骊山》的繁体字是「驪山」,繁体字在台湾和香港等地仍然广泛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对于《骊山》这个词来说,据我的了解,古人的写法与现代写法并无太大差异。
1. 黄河东去,至天骊山。(唐·杜牧《秋夕》)
2. 骊山微雨初晴,千峰皓肃。(宋·苏轼《赠王凌府史》)
1. 骊山阁(指位于骊山上的亭阁)
2. 骊山路(指环绕骊山的道路)
3. 骊山风景(指骊山的自然景观)
1. 马山
2. 郏山
3. 穆山
《骊山》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是一个地名,不涉及对立关系。
薄軬车鄙騃壁虎避荣钹帽不秀气草服獑猢楚越之急麤人搭挂代价点火点漆东寻西觅鹅鸭之争仿生学辅臣槁苏暍醒更世歌篇弓车贵侈哈剌契丹话里有刺寰区溷索呼吁奸不厮瞒,俏不厮欺江酒解谢嗟仰进尺救民于水火凉草列席隆隆玈矢免官骈戮签筹轻轻,轻轻地祁奚举午让贤杀一利百升献伸请沈湘手术水手説话答礼儿损益表堂房铁丝箭题库梯山往者畏怖无笆壁咸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