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谓微妙而真实的法门。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奴家归纔三日,到得 庐山 ,幸遇 腾空 尊师,他许我道骨可成,人缘未断,且暂回家,潜修密諦,后会有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吴 门有神降于乩,自言 天台泐子 , 智者大师 之弟子,转女人身堕度者,摄入无叶堂中,教修四仪密諦,往生西方。”
“密谛”是佛教用语,其核心含义指微妙而真实的法门,强调修行中深奥且本质的真理。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密谛源于佛教经典,特指通过修行才能领悟的深刻法门,具有隐秘性和真理性。例如明代屠隆在《綵毫记》中提到“潜修密谛”,即通过潜心修行参悟佛法真义。
文献出处与用法
语境延伸
该词多用于宗教或文学文本中,形容深奥难测的真理或修行路径,带有庄重色彩。现代使用中,也可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提示:英文释义在搜索结果中未完整显示,建议参考佛教术语词典进一步了解相关翻译。
密谛(mì dì)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秘密的要旨或核心内涵。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概念具有隐秘、深奥的含义。
密谛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讠(yán),其中宀表示与房屋或庇护之类的概念有关,讠表示与言语或语言相关。密谛的总笔画数为16。
密谛是简化字的一部分,它的繁体字形是“密諦”,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汉字结构。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典文献,如《易经》、《道德经》等。在这些文献中,密谛常被用来表达复杂而深刻的哲学思想。
在古汉字写法中,密谛的字形有所不同,通常可以写作“密諦”或“祕帝”。这些写法更接近于其繁体形式,但在现代汉字简化之后逐渐淘汰。
1. 他对这个哲学问题的理解一直是密谛中的密谛。
2. 古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著作中的密谛的理解。
密谛可以与许多词汇组合形成新词,如:
1. 密谛化(mì dì huà):指将复杂的概念或思想简化为简洁明了的表达。
2. 密谛学(mì dì xué):研究和探索事物内在的深刻内涵和本质的学科。
近义词:核心、要旨、精髓
反义词:表层、外表、浅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