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政害民的意思、蠹政害民的详细解释
蠹政害民的解释
同“蠧国害民”。亦作“蠧政害民”。《周书·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 护 威势,莫不蠧政害民。”《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上怒,令以犊车载 陀 ( 独孤陀 )夫妻,将赐死。 独孤后 三日不食,为之请命曰:‘ 陀 若蠹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为妾身,敢请其命。’”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书牘交於道路,请託徧於官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於立党倾轧,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颠倒之,皆此之繇也。”
词语分解
- 蠹政的解释 .败坏朝政。《后汉书·宦者传论》:“同弊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殫书。” 唐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诗:“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讥伯颜太师》:“ 至元 间
- 害民的解释 伤害人民。《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大壮》:“岁飢无年,虐政害民。”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君曰:‘刺史可为法,不可贪官害民
网络扩展解释
“蠹政害民”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如、2、5、7、8)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拼音:dù zhèng hài mín
- 释义:比喻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与“蠹国害民”同义。
- 核心指向:多用于批判官员腐败、政策失当或滥用职权,导致国家受损、百姓受苦的现象。
二、出处与典故
- 文献来源:最早出自《周书·晋荡公护传》,原文提到官员“贪残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
- 历史背景:描述北周时期权臣宇文护的党羽腐败,揭露权力滥用对社会的破坏性。
三、字义分解
- 蠹(dù):原指蛀虫,引申为侵蚀、败坏。
- 政(zhèng):指国家政务或政治体制。
- 害(hài):损害、伤害。
- 民(mín):人民、百姓。
组合含义:蛀蚀国家政治,损害民众利益。
四、近义词与用法
- 近义词:蠹政病民、蠹国病民、祸国殃民。
- 语法功能:通常作谓语或定语,例如:“官员若蠹政害民,必遭严惩。”
- 典型例句:
“地方官员若出身吏员,多枉法贪奸,蠹政害民。”()
五、延伸参考
- 现代启示:该成语常用于警示公职人员需廉洁奉公,避免因私利损害公共利益。
- 相关阅读:可查阅《周书》原文或顾炎武《生员论》中的进一步分析()。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或语言学分析,可参考、5、7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蠹政害民》一词所指的是政治体制或者政府的不良作为对社会和民众造成的损害。下面给你详细解释和相关信息:
意思:蠹政害民意指政府或政治体制在行使权力时出现的不公、腐败、违法或压迫等不正当行为,对社会和民众造成的伤害和损害。
拆分部首和笔画:《蠹政害民》一词可以分为四个字,其中“蠹”字的部首是虫,共有17画;“政”字的部首是攴(攵),共有9画;“害”字的部首是宀,共有宀;“民”字的部首是氏,共有5画。
来源:蠹政害民一词的出处和来源并不明确,但是它可以用来形容政治体制或政府的腐败、不公、压迫等负面行为。
繁体:蠹政害民的繁体字为「蠹政害民」。
古时候汉字写法:蠹政害民一词的字形没有古代写法,因为它是比较现代的概念。
例句:政府的腐败行为蠹政害民,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不满和抗议活动。
组词:蠹政害民没有明确的组词方式,它是一个固定的词组。
近义词:蠹政害民的近义词可以是政府的腐败、不公、压迫等行为对民众的伤害。
反义词:蠹政害民的反义词是善政惠民,指政府的正当行为对民众有利,为民众谋福利和造福社会。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告诉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