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作的意思、零作的详细解释
零作的解释
单篇的撰著。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 王氏 之学即以甲骨文字之研究为其主要的根干……其他说礼制、说都邑、说文字之零作更散见于全集中。”
词语分解
- 零的解释 零 í 液体降落:感激涕零。 植物凋谢:零落。凋零。零散(刵 )。 整数以外的尾数:零数儿。 部分的,细碎的,与“整”相对:零碎。零卖。零钱。零售。零乱。零工。零打碎敲。 整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数,小于
- 作的解释 作 ò 起,兴起,现在起:振作。枪声大作。 从事,做工:工作。作息。作业。 举行,进行:作别(分别)。作乱。作案。作战。作报告。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作恶(?)。作弊。作梗。作祟。作态。作色。
专业解析
“零作”是一个相对少用且带有古语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零”与“作”的本义及历史语境来理解。主要含义如下:
-
零星的劳作或工作:
- “零”在此取“零散、零星、不成整体”之意(参考《汉语大词典》对“零”的释义:细碎;零散。商务印书馆,2012年,ISBN 9787100058740)。
- “作”指“劳作、工作、从事某种活动”(参考《汉语大词典》对“作”的释义:从事某种活动;劳作。商务印书馆,2012年)。
- 因此,“零作”指零星的、非连续的、短时间的劳动或工作。它区别于长期、固定、有契约的雇佣关系(如“长工”),多指按日计酬或临时性的帮工、短工。例如在描述古代农业或手工业经济时,可能指农民在农闲时从事的临时性副业或短工。
-
非正式的、临时的雇佣关系:
- 在特定的历史社会语境下,“零作”有时也隐含着一种非正式的、临时的雇佣身份或关系。受雇者按日或按件计酬,雇主与雇工之间通常没有长期固定的契约约束(参考李明《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研究》中关于雇佣关系的论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ISBN 9787301087567)。
- 这种用法多见于描述前现代社会的经济形态,如明清小说或地方志中可能提及的“打零作”或“做零作”,即指从事临时性的、按日计酬的帮工。
“零作”的核心含义是指零散的、非连续的、短期的劳动或工作,尤其指按日或按件计酬的临时性雇佣劳动。它反映了历史上一种特定的、非契约化的短期雇佣经济形式。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非常罕见,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方言的语境中,表达临时性、零星工作的概念。其更现代的对应说法可能是“零工”、“短工”、“临时工”或“打零工”。
网络扩展解释
“零作”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指单篇或零散的撰著(文献常用义)
该含义源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指零散、非系统性的学术作品。例如:
“王氏之学即以甲骨文字之研究为其主要的根干……其他说礼制、说都邑、说文字之零作更散见于全集中。”
构成解析:
- 零:取“零散、零碎”之意(如“零用”“零售”);
- 作:指撰著、作品(如“著作”“佳作”)。
二、成语用法(较少见)
有部分词典标注为成语,形容“言行无实质性作为或效果”,例如批评空谈者:“他的计划只是纸上谈兵,最终零作收场。”
但此用法权威文献佐证较少,可能与“零作为”混淆,需谨慎使用。
注意
两种含义差异较大,建议优先根据上下文选择释义。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郭沫若原著或《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变揭尝秽重犯创导导播大头帆帏分红付之度外膏泉咯巴刮骨盐怪不着观者如云孤撑顾观鬼星石室河矦教训假若夹馅借契旧治开梧恐吓连樷两台力臂礼服粝食陋贱雒书落纸云烟马群空眉靥内娶旁求偏劳谦挹庆节七十二福地绮谈麴行臞臞日莫身奇师祁十斋期耍花舌子私货四少琐琐碌碌宿儒通梢团旗文探诬灭乌鸟之情无施不可翔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