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踩踏;践踏。 明 宋濂 《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我军乘胜逐北,斩首如刈麻,前后躪践死者以万餘计。”
“躏践”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踩踏、践踏,常用于描述物理上的暴力行为或战争场景。例如:
引申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伤害他人,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例如:
“躏践”既可指具体暴力行为,也可用于批判道德问题,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双关性使其在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具有丰富的表达力。
躏践是一个形容词,意指站在他人身上或踩踏他人,形容欺凌或蔑视别人。它的拆分部首是足和何,总共有13个笔画。
躏践这个词来源于《诗经·豳风·七月》,原为古代军队压制敌军的一种行为。后来逐渐引申为蔑视或欺凌他人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躏践的写法是躪踐。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躏践的古代写法为躪踐。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字的写法也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他总是喜欢躏践别人,毫无同情心。
小明遭到同学躏践,心情沮丧,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组词:
踩躏、蔑视、欺凌
近义词:
践踏、蹂躏、践踏、蹂躏等
反义词:
尊重、关爱、尊敬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