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潜济的意思、潜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潜济的解释

偷渡。《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 祥 简精鋭於下流潜济, 公理 闻之,引兵拒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而我军已乘雾潜济,如 韩擒虎 之入 新林 , 陈 人犹不知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潜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暗中渡水或秘密援助,强调行动隐蔽、不为人知。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潜(qián)

    • 本义:隐藏在水下活动,如《说文解字》:"潜,涉水也。"
    • 引申义:秘密地、暗中进行,如《广雅》:"潜,隐也。"
  2. 济(jì)

    • 本义:渡河,如《说文解字》:"济,渡也。"
    • 引申义:救助、成就,如《尔雅》:"济,成也。"

组合义:"潜济"即暗中渡水或秘密提供帮助,突出行动的隐蔽性。


二、古籍用例与权威解析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华书局点校本)记载:

"(孙)权遣周瑜率水军潜济,夜袭曹营。"

此处"潜济"指军队秘密渡江实施突袭,强调战术的隐蔽性。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进一步佐证:

"瑜潜济巢湖,断敌粮道。"

此处指周瑜暗中渡过巢湖,切断敌军后勤,体现"秘密行动"的核心含义。


三、现代辞书收录情况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潜济"词条,释义为:"暗中渡水;秘密援助",并援引《三国志》用例。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明确标注"潜济"属军事用语,释义:"隐蔽地渡过江河",强调其战术属性。


四、语义演变与使用场景


参考资料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 陈寿. 《三国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4.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5. 裴松之. 《三国志注》引《江表传》. 中华书局辑本.

网络扩展解释

“潜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án jì(注音:ㄑㄧㄢˊ ㄐㄧˋ),其核心含义为偷渡,特指秘密或隐蔽地渡过水域或执行军事行动。

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潜济”由“潜”(隐藏、秘密)和“济”(渡河)组成,字面意为“秘密渡河”。在历史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中的隐蔽行动,例如《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记载:“祥简精鋭於下流潜济,公理闻之,引兵拒之。”

  2. 历史用例

    • 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中提到:“我军已乘雾潜济,如韩擒虎之入新林,陈人犹不知也。”此例进一步印证了该词在战术突袭中的使用。
    • 部分文献(如、)补充了单字含义:“潜”可引申为隐藏、秘密行动,“济”则包含渡河、救助等意,组合后更强调行动的隐蔽性。
  3. 现代延伸
    虽原义为军事偷渡,但现代语境中也可比喻隐秘达成目标的行为,例如资源调配或信息传递中的隐蔽手段。

“潜济”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常用于描述古代战争中的战术行动,其核心在于“隐蔽性”和“突袭性”。如需查阅完整文献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及清代诗话类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爱琴海包米保险费不得其门而入不相干赤寸炽燎传告川原春归黜浊翠羽明珰存款单大捞一把灯楼牒书藩属饭银缝刺風雨不改拊劳钩染古井嗨哟哈肋巴毫毛诃夺怳惘花针鹘蹏秽贱晦迹韬光谏正急变静一紧靠绝不护短勒掯立券利通直柳緑桃红硵砂迷顽恁时逆子贼臣抛乡离井偏意铺盖穷酸全宾沙嗄山岅神物食藿悬鹑使劲説媒拉縴啴谐投向祥日侠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