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汛的意思、凌汛的详细解释
凌汛的解释
[ice run] 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详细解释
上游冰雪融化,而下游尚未解冻所形成的河水猛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冬曰凌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凌水。”
词语分解
- 凌的解释 凌 í 冰:冰凌。凌锥。滴水成凌。 侵犯、欺压:欺凌。凌逼。凌辱。凌侮。恃强凌弱。 杂乱,交错:凌乱。凌杂。 升,高出:凌云。凌霄。凌空。凌虚。凌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渡过,越过:“虽有江
- 汛的解释 汛 ù 江河定期的涨水:汛期。汛情。防汛。桃花汛(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亦称“桃汛”)。 洒:汛扫(a.洒扫;b.扫除,清除)。 古同“讯”:汛地(中国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
专业解析
凌汛的汉语词典释义与科学解析
一、基础定义
凌汛(líng xùn)指春季江河解冻时,冰凌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将其定义为:“河流在解冻时,冰块壅积形成冰坝,导致水位猛涨的现象。” 该词由“凌”(冰凌)与“汛”(季节性涨水)复合而成,专指冰凌引发的洪涝灾害。
二、成因与特征
- 地理条件:多发于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如黄河宁夏、内蒙古段及松花江部分流域)。因下游纬度较高、解冻较晚,而上游已融化的冰水挟带碎冰流至下游时受未解冻冰层阻挡,形成冰坝壅水。
- 时间规律:集中于早春2-3月,与气温回升节奏密切相关。冰坝溃决时可能引发瞬时洪峰,破坏力极强。
三、危害与防治
- 灾害性:冰凌堆积可导致堤防溃决、农田淹没,甚至威胁桥梁、港口设施安全(水利部《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
- 防治措施:现代主要通过爆破冰坝、水库调蓄水量、监测冰情等手段防控(引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防洪分册》)。
四、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防凌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
-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注:因辞书及专业文献无直接可公开访问的在线链接,此处按学术规范标注来源名称与出版信息,确保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凌汛”是一种因冰凌阻塞河道导致水位显著上涨的水文现象,常见于冬季封河期和春季开河期的高寒地区河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凌汛俗称“冰排”,指河道中的冰凌(冰块或冰盖)堆积形成冰塞或冰坝,阻碍水流,引发水位骤涨的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
二、成因分析
- 地理位置: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黄河宁夏至内蒙古段、黑龙江下游),导致下游封冻早、解冻晚,上游冰水受阻下泄时形成冰坝。
- 河道形态:上宽下窄或弯曲的河道(如黄河山东段)更易卡冰壅水。
- 气温变化:初冬封河时下游先结冰,初春开河时上游先解冻,冰盖厚度不均加剧水流阻力。
三、发生条件
- 必要条件:河流有结冰期且流向为由南向北(即低纬到高纬)。
- 诱发因素:强寒潮、融冰期上游来水骤增或河道狭窄弯曲。
四、影响及典型区域
- 主要危害:冰坝壅水可能导致堤防溃决,引发洪水(如黄河历史上多次凌汛灾害)。
- 多发河流:中国黄河、黑龙江、松花江;欧洲易北河下游德国段等。
五、应对措施
通过人工破冰、水库调控流量等方式缓解冰凌压力。例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可在凌汛期控制下泄流量,减少冰坝形成风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来源网页中的详细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步灯趵突泉鸧金常经的实点铁成金地温恶池恶心钱飞觥走斝风棱跟车刮子孤传过社国事访问怀才花霾脖子画像火镰胡做蹇产讲读尖叫简衣结襪九和眷任絶爱亏缺罱泥蜡檄乐耽楼樐妙颜拿囮头浓缛潜户青凌台琼楼金阙权兵入理商域稍袋束缩死不改悔诵肄随身衣服琐行苏区探子掏炭天材通讯録豚胉微司五短身材无功物极必反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