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恶池的意思、恶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恶池的解释

水名。即 滹沱河 。《礼记·礼器》:“ 晋 人将有事於 河 ,必先有事於 恶池 。” 郑玄 注:“恶,当为‘呼’,声之误也。” 明 杨慎 《升庵经说》卷九:“ 恶池 ,北方河名,音乌沱。 秦 《诅楚文》作‘恶驼’。”按,《周礼·夏官·职方氏》作“虖池”;《墨子·兼爱》作“嘑池”;《战国策·秦策一》作“呼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恶池”是古汉语中对河流的特定称谓,现多写作“滹沱”,其词义与地理特征密切相关。以下从词源、释义及文化演变角度解析:

  1. 词源考据

    “恶池”最早见于《礼记·礼器》,原文载“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此处“恶池”指代滹沱河的古称。该名称源自上古方言,其中“恶”通“滹”,形容水流湍急,“池”则指代河床宽阔如池的地貌特征。

  2. 现代释义

    根据《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恶池”属于通假现象,当代规范写法为“滹沱”,专指发源于山西省,流经河北平原的滹沱河。其词义包含双重属性:地理上指代具体河流,文化层面承载古代农耕文明对水患的敬畏。

  3. 历史演变

    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已出现“滹沱”替代“恶池”的记载,学者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解释此演变源于“恶”字在口语中易产生负面联想,故以形声字“滹”代“恶”实现语义净化。这一变迁反映汉语词汇发展中避讳原则的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恶池”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区分:

一、古水名(地理概念) 即今滹沱河的古称,发音为hū chí。该释义有大量古籍印证:

二、成语比喻义 读作è chí,由“恶”(邪恶)与“池”(水坑)组合而成,喻指邪恶之地或罪孽深重的人事物。该用法多用于文学场景,如形容环境险恶或人性堕落。


辨析要点:

  1. 作河流名时,“恶”为通假字,实际读音为hū,常见于先秦文献;
  2. 作比喻义时读è,属于现代汉语中的引申用法;
  3. 部分古籍注音差异(如杨慎标注“乌沱”)反映古代方言流变。

建议在阅读古籍时优先采用地理名称释义,文学创作中可酌情使用比喻义。

别人正在浏览...

卑人边壤菜牛谗贷承流澄映崇奬俦类打换大蓟大良造大力丸淡事导播雕悴吊誉沽名滴露研硃断臂厄瓜多尔奉公风珂干茨腊膏夏过台还轴韩柳寒胎豪风桁梁红潮晦芒狐祥夹发坚韧不拔极役开爽兰缸离薄流棍乱码卢都门下坊内史府辟领铺丽七律染翰扫厅省限簭人説听贪竞贪蛇忘尾调百戯王刘顽麻未萌乌撒无啥宪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