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见"结袜"。
“结襪”(结袜)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尊贤敬老的行为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战国时期,汉文帝的廷尉张释之为人正直,深受敬重。一位名叫王生的老者(精通黄老之学)在朝堂上当众要求张释之替他系好袜子。张释之跪地恭敬完成这一举动。此举并非王生傲慢,而是为了彰显张释之的谦逊品德和尊贤敬老之风,从而巩固他的声望。
“结袜”比喻放下身份礼待贤士、尊重长者的行为,体现对贤能之人的敬重与谦卑态度,后被引申为礼贤下士的象征。
唐代诗人李白在《玉真公主别馆苦雨》中曾用“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暗含“结袜”典故,表达对贤者的推崇;宋代苏轼亦在诗中化用此典,如“效张公之结袜,比石崇之倾河”。
现代语境中,“结袜”可引申为不拘小节、以行动表达敬意的态度,常用于赞颂谦逊包容的品格。
“结袜”通过历史故事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尊贤敬老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文学与语言中表达敬重与谦逊的经典意象。
“结襪”是一个汉字词组,常用于描述穿袜子时的动作。
“结襪”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纟”和“衣”,纟部表示与线相关的事物,衣部则表示与衣物相关的事物。它共有16个笔画,结构较为复杂。
“结襪”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穿袜子习惯。在古代,人们使用手工编织的袜子,将脚踝上的宽口部分根据需要细致地结起来,使袜子更紧密地贴合脚部,以增加舒适度和保暖效果。
在繁体字中,“结襪”被写作「結襪」。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汉字“结襪”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结”字的汉字早期写法为象征线的「⺮」与“舌”组合成的「舌⺮」,而“襪”字的汉字早期写法为图片象征衣裳的「衤」与“襾”组合成的「衤襾」。
1. 我每天早上都会细心地结襪,以确保它们贴合脚部。
2. 穿袜子时,请注意正确的结襪方法,避免出现不适的情况。
结襪组词可以有:结衣、襪靴、结纱等。
近义词有:系襪、結絲、繫襪等。
反义词有:脱襪、解脱、拆卸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