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舞的意思、兵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舞的解释

古代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舞者手执干戚等兵器。《周礼·地官·鼓人》:“凡祭祀百物之神,鼓兵舞、帗舞者。” 郑玄 注:“兵,谓干戚也;帗,列五采繒为之,有秉。皆舞者所执。”《周礼·地官·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舞是中国古代礼仪舞蹈的重要类型之一,特指周代祭祀山川时表演的持械舞蹈。根据《周礼·春官》记载,兵舞被列为"六小舞"范畴,舞者执干(盾牌)、戚(斧钺)等兵器,通过刚劲有力的动作组合,既展现军事威仪,又表达对自然山川的敬畏。

从功能属性分析,兵舞具有双重文化内涵:其一作为国家祭祀仪典的组成部分,《礼记·月令》载其用于"大雩祭"祈雨仪式,通过兵器击打模拟雷声以沟通天地;其二承载军事训练价值,《中国舞蹈通史·先秦卷》指出,这种程式化操演实质是早期军事操练的艺术化呈现,在培养士兵协调性的同时强化集体纪律意识。

在形制特征方面,汉代郑玄注《周礼》详述其"八佾六十四人"的规格,采用方阵进退、器械交击的基本范式。考古发现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上,可见持戟武士的舞蹈化阵型,为兵舞的形态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这种融合武技与韵律的表演形式,对后世戏曲武打程式及民间武术表演皆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兵舞”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1. 古代祭祀舞蹈(主要来源:)
    指周代礼仪中的一种祭祀舞蹈,舞者手持干(盾牌)、戚(斧)等兵器,用于祭祀山川之神。《周礼·地官》记载,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说明其与古代礼乐制度紧密相关,具有祈福、敬神的仪式功能。

  2. 成语比喻义(主要来源:)
    后引申为形容战争激烈、兵器纷飞的场景,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在垓下之战时令士兵“穿甲胄而舞”,以壮声势。此用法将战场厮杀比作舞蹈,突显动态与激烈感,多用于文学描述。

使用场景建议:

若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周礼·地官·舞师》或《史记·项羽本纪》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白首无成北落师门博施漕路偿债充栋盈车存眷打夯亶翔敌手栋鄂部对诏敦厚风蚀氛厉格敌根深蔕结宫妾馆地估度皇灵贱妾疾颠结伴惊跸窥勘老嬷嬷良实两雄连台本戏露锋銮旂録略罗纹石露檄麻查名靰利鞚迷悮秘逸秾睇片剂平籴啌啌咣咣清涨气汹汹人风省诗侍案使才诗锦事急无君子视野时友说城桃花雨五府无职象约先悉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