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籴的意思、平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籴的解释

[buy grains at official price] 旧时指官府在丰年用平价买进粮食,以待荒年卖出

详细解释

(1).官府在丰年按平价购粮储存,以备荒年出售,称“平糴”。《汉书·食货志上》:“是故善平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熟)。” 唐 白居易 《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盖 管氏 之轻重, 李悝 之平糴, 耿寿昌 之常平者,可谓不涸之仓,不竭之府也。”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序》:“糴之説,则昉於 齐桓公 魏文侯 之平糴,后世因之,曰常平,曰义仓,曰和糴,皆以平糴借口者也。”《明史·周忱传》:“七年,江南大稔,詔令诸府县以官钞平糴备振贷。”

(2).泛指以平价出售。《新华日报》1939.12.17:“在这个时候,行政院当批准 沪 商之请求,供给英金二万镑,向 西贡 订购洋米二万二千五百石,运 沪 办理平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平籴”是一个古代经济政策术语,读音为píng dí,其核心含义是政府通过调控粮食市场以稳定物价,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平籴”指官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粮食储存,待荒年时以平价出售,以此平衡粮价、保障民生。这一政策既保护农民免受丰收年“谷贱伤农”的影响,又防止灾年粮价飞涨导致饥荒。

二、历史背景与运作机制

  1. 起源:该政策最早由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李悝提出,称为“平籴法”。他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市场,丰年收购余粮(籴),灾年抛售存粮(粜),从而抑制商人囤积居奇。
  2. 实施方式:根据收成等级划分收购量,例如大熟年收购农民余粮的80%,中熟年收购70%,小熟年收购60%,确保粮食储备充足。

三、相关概念

四、作用与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具体政策演变,可参考《汉书·食货志》或李悝相关改革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平籴》的意思

《平籴》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整顿和稳定谷物市场,确保谷物供应充足,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平籴》这个词由“平”和“籴”两个部首组成。

其中,“平”部分是由2个笔画组成,“一”和“丨”。

“籴”部分是由16个笔画组成,依次为“竖折”、“捺”、“提”、“横折”、“点”、“横”、“撇”、“撇”、“竖”、“横”、“竖”、“撇”、“点”、“点”、“竖”、“竖”。

来源

《平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古代社会,稳定的谷物供应对于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政府为了确保谷物的供应充足,会制定一些措施来规范和稳定谷物市场,其中之一就是平籴。

繁体

《平籴》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平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平籴》在古代的写法为「平糴」。字形上没有现在的简化,笔画较多,形状更为复杂。

例句

1. 政府对市场进行了平籴,保证人民的食品供应。

2. 在古代社会,进行平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组词

1. 平谷:指谷物市场的稳定。

2. 籴粮:指谷物的收购和供应。

3. 平价:指物品的价格稳定和合理。

近义词

1. 平稳:表示平静、安定。

2. 维稳:表示维护稳定。

反义词

1. 动荡:表示不稳定、动乱。

2. 不平:表示不公正、不平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