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气汹汹的意思、气汹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气汹汹的解释

犹言气势汹汹。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曾思懿 ﹞有些气汹汹地向大客厅快步走去。” 茹志鹃 《百合花》:“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气汹汹”是现代汉语中描述人物神态的常用词语,其核心含义指“因愤怒而表现出气势凶猛、情绪激烈的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汹汹”为叠字形容词,本义指水势或声势浩大,叠加“气”构成三字短语后,侧重强调“因情绪激动而产生的强烈外在表现”。

从构词结构看,该词包含双重表意元素:

  1. “气”:特指怒气、不满情绪,构成词义的情感内核
  2. “汹汹”:源自《荀子·天论》中“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原指喧闹声,现引申为声势猛烈

在具体语境中,“气汹汹”多用于描写人物冲突场景,如《汉语大词典》引茅盾《子夜》例句:“吴荪甫气汹汹地撕碎了那份电报”,生动展现人物暴怒时的肢体动作与情绪张力。该词的语义强度高于“气呼呼”,更强调伴随肢体语言的情绪外放状态。

权威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网络扩展解释

“气汹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主要用于描述人因愤怒或激动而表现出的强烈情绪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形容人情绪激动时气势凶猛的样子,常带有愤怒、不满或威吓的意味。拼音为qì xiōng xiōng,注音为ㄑㄧˋ ㄒㄩㄥ ㄒㄩㄥ。

  2. 出处与用法

    • 典故来源: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四年》中的“公怒而气汹汹”。
    • 使用场景:多用于口语或文学描写,如描述争吵、发怒时的神态或动作。例如曹禺《北京人》中“气汹汹地向大客厅快步走去”。
  3. 近义词与对比

    • 近义词:怒冲冲、气鼓鼓、气呼呼、气冲冲。
    • 易混淆词:与“气势汹汹”(qì shì xiōng xiōng)不同,后者强调整体气势的凶猛,出自《荀子·天论》,如“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4. 例句参考

    • “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扭过脸去。”(茹志鹃《百合花》)
    • “四海帮的人气汹汹地来了,又灰溜溜地走了。”(网络例句)
  5. 语言结构
    属于“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的三字短语,通过叠词强化情绪表达。

若需进一步了解“气势汹汹”等近义词的差异,可参考《荀子》相关解析或现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旃板舆逼手逼脚拨草瞻风布褐不料量策援襜车尺帛重规袭矩出陈易新聪解翠杓耽溺洞啓妒嫮凡此泛轴分别粉碎副末该淹个侬革作贡公喜公荒寒野浩初簧口匠化疾惫接触器节亮箕箒之使看做敛膝撩蹶子明旭平康巷贫衲扑的前头人氢气弃瓢叟趋风屈诎若迺神君属志笋尖讨摄铁围山提手同种苇苕无盐子伍子胥乡论小鲜肉夕寐宵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