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命安身的意思、立命安身的详细解释
立命安身的解释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词语分解
- 立命的解释 谓修身养性以奉天命。《墨子·非命上》:“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誶也。”《孟子·尽心上》:“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赵岐 注:“脩正其身,以待天命,此所以立命之本也。” 明 王
- 安身的解释 ∶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指在困难条件下无处安身 ∶在某处躲避敌人四处搜捕抓人,我们只得在破庙里安身详细解释.安歇身子。谓住宿。《左传·昭公元年》:“ 侨 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
专业解析
“立命安身”是一个汉语成语,由“立命”和“安身”两个词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指建立生活的基础,获得生存的保障,并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得以在社会上立足并安稳地生活。它强调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生存保障,也包含精神层面的安定与人生目标的树立。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面与核心释义:
- 立命: “立”指建立、确立;“命”在此指生命、命运、人生根本或精神寄托。合起来指确立人生的根本、精神支柱或生命的意义。它侧重于精神层面,强调找到人生的方向、目标或信仰,使心灵有所依托。这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如孟子所言“修身以立命”,指通过修养自身来安顿性命、知天命。
- 安身: “安”指安稳、安定;“身”指身体、自身、生活。合起来指使身体或生活得到安置,获得稳定的生存环境和物质基础。它侧重于物质层面,强调有地方居住、有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安定无忧。
- 整体: “立命安身”将两者结合,形容一个人不仅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安身),更确立了人生的志向、信仰或精神家园(立命),从而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达到了稳定、满足的状态,得以在社会上稳固地生存和发展。常用来形容找到稳定的职业、住所,并确立人生目标后的状态。
-
思想渊源(增强权威性):
“立命”的概念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尤其源自《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认为,无论寿命长短都不改变态度,通过修养身心来等待天命(即尽人事,听天命),这就是“立命”。这为“立命”赋予了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顺应天命的哲学内涵。后世如宋明理学家(如王阳明)对此有进一步阐发,强调在世事中磨练心性以“立命”。(思想来源可参考权威哲学史或儒家经典研究著作,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王阳明《传习录》的相关解读。)
-
现代应用与引申义:
在现代汉语中,“立命安身”更常偏重于“安身”的实用层面,但依然保留着精神寄托的意涵。常用于以下场景:
- 指找到稳定的工作、住所,建立家庭,生活安定下来。例如:“他大学毕业后,努力打拼,终于在大城市立命安身。”
- 指在某地或某领域站稳脚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这家公司为许多年轻人提供了立命安身的平台。”
- 隐含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或精神满足。
-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安家立业、安居乐业、成家立业、站稳脚跟。
- 反义词: 颠沛流离、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漂泊不定。
-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体现):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安身立命”有详细收录(“立命安身”是其同义变体),释义为:“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这是最权威的综合性汉语词典之一。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收录“安身立命”,释义为:“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这是中国大陆最具权威性和通行度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安身立命”,释义更侧重其哲学来源:“佛教禅宗指悟道而言。后谓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 并引用了《景德传灯录》和《红楼梦》的例证。这是大型综合性辞典,兼具语文和百科性质。
“立命安身”是一个融合了物质生存与精神寄托的成语。它要求个体不仅要在现实中获得稳定的生活基础(安身),更要通过修养或实践确立人生的意义、目标或信仰(立命),从而在身心两方面都达到安定、满足的状态,实现个人在社会中的稳固存在和发展。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儒家关于修身与命运的哲学思考。
网络扩展解释
“立命安身”是一个成语,指人在精神和物质层面均获得安定与寄托,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精神上有依托,生活上有保障,既满足生存需求,又实现心灵归属。该词常与“安身立命”混用,两者含义相同,仅词序不同。
二、词源与出处
-
原始出处
源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注:此处“安身立命”为原词,后衍生出“立命安身”的变体。)
-
文学引用
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曾用此词:“不但这样,还要给他立命安身,那时才算当完了老哥哥的差。”。
三、结构与内涵解析
- 立命:指精神层面的安定,确立人生方向或信仰。
- 安身:指物质层面的容身之处,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二者结合,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安定,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人生价值的重要理念。
四、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描述人的生存状态。
- 示例:
“良臣、亲兵乃是我等在这乱世立命安身之本。”
“九紫离运将至,但有绝技在身,何愁安身立命?”
五、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 近义词:安身立命(更常用)、安家立业。
- 关联哲学:儒家强调“修身齐家”,道家重视“顺应自然”,均与“立命安身”的平衡理念相通。
该成语适用于探讨人生目标、生存哲学等语境,既可用于文学描写,也可作为个人追求的概括。若需进一步了解其文化背景,可参考《景德传灯录》或相关哲学解析(如、9)。
别人正在浏览...
傲上矜下拜访巴劫姅变被褡子不利促敛得空德祚电视摄影机钓车雕薪凋坠冬鼓斗手顿证二叶藩条肤廓根勾工业城市工作组挂胆锢籍海损颢气何省画虎不成反类狗滑律火器营贱狗贱卖皦白交颜戒石计会绝对俊发靡拉泯絶排毁判书普博起墨轻褊楸陌渠椀人造革色晕生死相依深思苦索柿叶天旋地转替换晚霭遗大投艰卫卒蓊翳五大下乔入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