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彼此不相合,乖戾。《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剌转相蹄啮者也!”
“离剌”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属于较为罕见的组合形式。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的收录标准,“离”本义指黄鹂鸟,后引申为分离、背离,如《周易·离卦》所言“离,丽也”即含依附与分离的双重辩证关系。“剌”在《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中释作“戾也”,表违背、乖张之意,如《汉书·杜钦传》载“外戚亲属无乖剌之心”。
二字组合使用时,“离剌”可理解为事物间既存在依附关联又暗含矛盾对立的复合状态,这种语义特征在《文心雕龙·比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校注本)的修辞理论中可见端倪。需要注意的是该组合未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列为规范词条,其使用多出现于特定文学语境或方言表达。
“离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中的记载:
“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剌转相蹄啮者也!”
此处“离剌”形容多人掌权时因意见不合而互相争斗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古汉语词典。
哀厚哀凶傍人篱壁帮主报功别辞逼阽钗鸾炊烝粹悫猝然大王父擣虚电鉴地竈敦辞夺俸分释负畔服御光炎孤念还阙红专恚碍减样继绊节变岁移激急金壶道人赍赏可可豆挎斗,挎斗儿泪华冷加工连到两边连星砺兵冥参糜躯前期入伙瑞莲桑穣纸痁鬼深仁厚泽申诉水调歌头澍降送茶随折摊书桃原拓手头须推剥顽傲小麦霞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