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金史·世宗纪中》:“又以臺臣徇势偷安,畏忌不敢言,夺俸一月。”《明史·黄尊素传》:“疏入, 魏忠贤 大怒,谋廷杖之。 韩爌 力救,乃夺俸一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义仆》:“ 李 挺身自认,谓主人初不知情,大吏胁以三木, 李 执辞如初,因论 李 大辟,罪某夺俸而已。”
“夺俸”是古代针对官吏的一种处罚措施,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官吏因过失被罚扣俸禄,拼音为duó fèng。俸禄是古代官员的主要收入来源,扣罚俸禄既是对过失的惩戒,也起到警示作用。
二、历史实例
三、特点与影响
四、相关词扩展 “俸”指官员薪金,相关词如“俸禄”“薪俸”;“夺”在此意为剥夺,类似用法还有“夺职”(革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不同朝代的处罚标准,可查阅《金史》《明史》等史料原文。
夺俸是一个汉字词组,表示强行夺取俸禄或薪水。该词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夕和人,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夺俸这个词组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时候,夺取官员的俸禄是违法行为,因为俸禄是国家支付给官员作为劳动报酬的,任何人未经准许都不得侵占他人的俸禄。所以夺俸一词就形容了这种非法行为。
夺俸这个词组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奪俸。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夺的古字形是夂与人的组合,表示一个人后退的样子,而俸的古字形则是侯的继承,代表官员的报酬。通过组合这两个字形形成的夺俸,意味着侵占或者抢夺他人的俸禄。
以下是一些夺局的例句:
1. 他从那个人手里夺俸了很多钱财。
2. 这个国家采取措施防止官员被夺俸。
3. 他被指控夺俸并被判刑。
夺俸的一些相关词汇包括:
组词:夺取、夺走、俸禄
近义词:侵占、抢夺、剥夺
反义词:支付、分配、领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