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鼓的意思、烽鼓的详细解释
烽鼓的解释
(1).烽火和鼓鼙,皆军中用以报警者。 晋 蔡谟 《与弟书》:“军中耳目,当用烽鼓,烽可遥见,鼓可遥闻,形声相传,须臾百里,非人所及。”
(2).借指战事。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晋 宋 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词语分解
- 烽的解释 烽 ē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火(a.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b.喻战争或战乱)。烽烟。烽燧。烽火台。烽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笔画数:; 部首:火; 笔顺编号:
-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
网络扩展解释
“烽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烽鼓由“烽”和“鼓”组成:
- 烽:指古代烽火台,用于点燃烟火传递战争信号;
- 鼓:指战鼓,战争中用于指挥或鼓舞士气。
二者结合,字面意为战争中传递警报的烽火与鼓声,后引申为战争的爆发或战事的消息。
二、比喻与引申义
- 代指战事
如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中“烽鼓相望,岁时不息”,即以“烽鼓”形容战乱频繁。
- 象征军事警报系统
晋代蔡谟《与弟书》提到“烽可遥见,鼓可遥闻”,说明烽火与鼓声通过视觉、听觉快速传递军情,是古代重要通信手段。
三、文献出处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如:
- 蔡谟《与弟书》描述其军事用途;
- 沈约碑文借以表达战乱连绵。
四、总结
“烽鼓”既指具体的军事信号工具,也抽象化为战事的代称,常见于描述古代战争或社会动荡的语境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烽鼓(fēng gǔ)这个词汇意指战争中的战鼓声或火势上升的象征。该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火(火部首)和鼓(邑部首)。火部首由四划组成,鼓部首由一划组成。
烽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为了传达战情和士气,会在战场上敲击鼓声,作为指挥和策应的信号,以配合军队的行动。同时,火势的上升也代表战争的激烈与紧张。
在繁体中,烽鼓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在古时汉字写法中,烽鼓的写法稍有不同。烽古时被写作“烽炳”,火的左边是一把火把的形状。鼓古时被写作“鼓古”,鼓的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竹席,代表了鼓的形状。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烽鼓的词汇:
1. 烽鼓声响起,战士们立即做好战斗准备。
2. 他们用烽鼓的声音表达了对战争的愤怒与抗议。
与烽鼓相关的一些组词包括:战鼓、烽火、烽烟等。近义词有战鼓,反义词则没有特定的词汇与烽鼓相对。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