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烽鼓的意思、烽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烽鼓的解释

(1).烽火和鼓鼙,皆军中用以报警者。 晋 蔡谟 《与弟书》:“军中耳目,当用烽鼓,烽可遥见,鼓可遥闻,形声相传,须臾百里,非人所及。”

(2).借指战事。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晋 宋 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烽鼓”为汉语复合词,本义指古代战争中用于传递军情的烽火与战鼓。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烽”即烽火台点燃的报警烟火,“鼓”为军队作战或集合时击打的战鼓,二者并称象征军事警戒或战争爆发。例如《南齐书·卷五十九》载“烽鼓相望,多时不息”,即以烽鼓代指边境战事。

该词在文学语境中常引申为动荡局势的意象。南朝江淹《恨赋》中“烽鼓未息於山陵”,将烽鼓与国运兴衰相关联,体现其文化象征意义。现代汉语使用中,多出现于历史文献解读或诗词赏析领域,如《中国军事通史》提及“烽鼓系统构成古代边防核心预警机制”。

网络扩展解释

“烽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烽鼓由“烽”和“鼓”组成:

二、比喻与引申义

  1. 代指战事
    如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中“烽鼓相望,岁时不息”,即以“烽鼓”形容战乱频繁。
  2. 象征军事警报系统
    晋代蔡谟《与弟书》提到“烽可遥见,鼓可遥闻”,说明烽火与鼓声通过视觉、听觉快速传递军情,是古代重要通信手段。

三、文献出处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如:

四、总结

“烽鼓”既指具体的军事信号工具,也抽象化为战事的代称,常见于描述古代战争或社会动荡的语境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白楼亭白鵶傍继班指毕备鄙促鷩服伯祖母不成畅盛大前提得意忘象帝垣碓梢钝槌风鹏浮槎傅满搆媒挂雷官禀孤愁嫢嫢股掌之上哼哼黄公酒垆间或践蹂郊隰寄牋津亭九垓馈遗括次枯原揽胜恋酒迷花论调祃祭懵然无知蘑菰蕈谋首南夏蓬头散发骈峙漂零秋溟儒牒砂壶杀机示问戍妇四明套牢投险突地卧苫枕块吴楚帆伍浓西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