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诸郡。 汉 邹阳 《上书吴王》:“何则?列郡不相亲,万室不相救也。”《后汉书·朱浮传》:“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 渔阳 而结怨天子?”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 桐城 於地势尤当其秀,毓山川之灵独多,人文最盛,故常为列郡冠。”
(2).谓建置郡治。《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远跡疆埸,列郡大荒。” 李善 注:“ 班固 《汉书》述曰:‘列郡 祁连 。’”
(3).大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总领虽大, 湖 广 之尊; 南康 虽微, 江 东列郡。”
“列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义项:
诸郡(各个郡县)
指多个郡的统称,常用于描述地域或行政划分。例如汉代邹阳《上书吴王》中提到“列郡不相亲,万室不相救也”,强调郡县之间缺乏联系;《后汉书·朱浮传》亦用“列郡几城”表达对疆域规模的疑问。
建置郡治(设立郡的行政中心)
指建立或规划郡级行政单位。如《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列郡大荒”,李善注引班固《汉书》述“列郡祁连”,说明在边远地区设置郡治。
大郡(规模较大的郡)
特指地位重要或地域广阔的郡。例如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南康虽微,江东列郡”,通过对比凸显“列郡”指代大郡;清代方东树称桐城“为列郡冠”,亦强调其规模或影响力。
总结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其核心围绕“郡”的行政概念展开,既可泛指多个郡县,也可指郡的设立或规模特征。
《列郡》是一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字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刂、土
笔画数:6画
拼音:liè
来源:《列》是由“刂”(刀)和“土”组合而成的,刀象征着分离和列举的意思,而土则代表着土地。
繁体:列
古时候汉字写法:没有什么改变,基本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一周共有列人七天的工作日。
拆分部首:土、一、丨
笔画数:10画
拼音:jùn
来源:《郡》是由“土”、“一”和“丨”组合而成的,土表示土地,一表示一个城市或行政单位,丨表示分割线,即是将土地分割成行政单位的意思。
繁体:郡
古时候汉字写法:笔画稍有变化,例如部首的“土”在古代写法中会用“士”代替。
例句:这个郡的行政区域很大,人口众多。
列宗、列传、列举、列队、列车、郡县、郡城、郡守等。
同类短语有:列举、罗列、划分、划归。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与《列郡》相对的可以是不分类、不列举、不划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