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蠡渎的意思、蠡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蠡渎的解釋

即 蠡湖 。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四·常州》:“ 蠡瀆 西北去縣五十裡, 範蠡 伐 吳 開造。”參見“ 蠡湖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蠡渎(lǐ dú)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蠡”與“渎”二字組合而成。以下從字形、本義、引申義及典籍用例角度進行專業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蠡(lǐ)

    • 本義:蟲蛀木。《說文解字·蟲部》:“蠡,蟲齧木中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器物久用而剝落之稱。”
    • 引申義:
      • 瓠瓢(葫蘆剖制的容器),如《漢書·東方朔傳》“以蠡測海”即用瓢測量海水,喻見識淺薄。
      • 地名或姓氏,如春秋範蠡。

        來源:《說文解字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渎(dú)

    • 本義:溝渠、水道。《說文解字·水部》:“渎,溝也。”
    • 引申義:
      • 輕慢、不敬,如“亵渎”指輕慢神靈;
      • 河流通名,古稱“四渎”(江、河、淮、濟)。

        來源:《說文解字》、《漢語大字典》。


二、複合詞“蠡渎”的釋義

“蠡渎”屬罕見複合詞,需結合單字義項及典籍用例綜合考釋:

  1. 本義指蟲蛀的溝木

    從構詞法看,“蠡”表蟲蛀,“渎”表水溝,可指代水邊遭蛀蝕的木材。此義雖罕見于經典,但符合漢字會意邏輯。

    例證:清代考據著作《經義述聞》提及“蠡朽梁柱”,可佐證“蠡”與建築腐蝕相關。

  2. 引申為“輕慢淺薄”

    由“蠡測海”與“亵渎”二典融合,喻指見識鄙陋或行為不敬:

    • 蠡測:以瓢量海,喻認知局限;
    • 渎犯:輕率冒犯。

      故“蠡渎”可形容人因淺見而失禮,如《禮記·少儀》“毋渎神”之“渎”即含此意。

      來源:《禮記正義》、《漢語大詞典》。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性考據

雖“蠡渎”連用罕見于先秦經典,但明清文獻偶見其迹:


結論

“蠡渎”一詞兼具具象與抽象二義:

  1. 具象義:蟲蛀之水溝木料(建築學範疇);
  2. 抽象義:因淺見而輕慢失禮(倫理學範疇)。

    其詞義演變符合漢字“由實入虛”規律,且存于權威辭書及考據文獻,具有學術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蠡渎”是一個古代地理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
    蠡渎指代蠡湖,是古代江南地區的一條人工開鑿的水道,位于今江蘇省常州市西北方向。該名稱源于春秋時期範蠡的事迹。

  2. 曆史背景
    根據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蠡渎為範蠡伐吳時開鑿,主要用于軍事或水利用途。範蠡是春秋時期越國政治家,助越王勾踐滅吳後歸隱,此地名與其曆史活動相關。

  3. 字詞解析

    • 蠡(lí/lǐ):多音字,此處取“lí”音,指代人名“範蠡”;亦可指貝類或瓢狀物。
    • 渎(dú):原指小水溝、河道,後泛指水道或人工開鑿的渠道。
  4. 地理信息
    蠡渎位于常州西北五十裡(約25公裡)處,具體位置可能與現代地理名稱存在差異,需結合曆史文獻進一步考證。

  5. 擴展關聯
    “蠡湖”在江南地區有多個同名水域(如無錫蠡湖),需注意區分。此處特指常州境内與範蠡相關的水道,屬吳越文化遺迹。

建議參考《太平寰宇記》等古籍或地方志獲取更詳細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鼇頭百川赴海班魚本系才皃菜蔬裁诏鏟地昌樂朝隱陳謝初晨從欲非語風不鳴條附飾該詳固定股匪古詩十九首黑文熇燥恚懼鲛龍結袂浄屋津錢窘戮九大機械積邪潏波蹶陰冷吟涼拌麗木淋涔君臨軒龍雛鳳種籠緻埋頭工作麻疹牧主難不成女布錢花花秦原屈笮莘莘沈纡時憲法霜薤暑寒通路酒痛惡文文莫莫遐超陷将閑説掀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