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例差的意思、例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例差的解釋

按常規執行公務。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三·監司》:“昔人謂‘止擇十道使,猶患不得人’,則監司者蓋甚重矣,豈以為例差循緻之用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例差”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釋義

“例差”指按慣例或規定派遣的差事或差役。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1. “例”:表示依照慣例、常規或既定條例;
  2. “差”:指官府分派的公務或差役人員。

    合指因循舊例或制度而委派的公務職責或執行人員,常見于古代行政文書。

二、引證與權威解釋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為:“按常例派遣的差役。”例如清代文獻中“例差”多指驿站馬夫、糧草押運等周期性公務派遣。

    來源參考: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版,第1卷,第1023頁。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強調其制度性:“舊時官府依成例分派的勞役或職務。”常見于明清賦役制度,如“驿傳例差”需由地方按戶輪值承擔。

    來源參考: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1286頁。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補充語境:“例行公事中的差遣。”多用于描述胥吏、衙役等基層執行者的職務性質。

    來源參考: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945頁。

三、用法與實例

“例差”是漢語中具制度性色彩的曆史詞彙,其釋義需結合古代行政與賦役背景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例差”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例差(拼音:lì chà)指按常規執行公務。該詞源自宋代文獻,如葉適《法度總論三·監司》中提到:“豈以為例差循緻之用哉!”說明古代官員按既定規則處理公務的慣例。

二、詞義解析

  1. “例”:指常規、慣例或條例;
  2. “差”:此處讀作chà,意為“公務派遣”或“職務分配”。

三、補充說明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場按慣例處理公務的行為,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如需引用,建議結合曆史文獻或學術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差”的其他用法(如差異、差遣等),可參考權威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福具臻抱戴禅铠衩袒持刀動杖翠羅大型廢黜肥家風禾盡起風曉服體功果過形鶴處雞群橫施河身猾狯皇遽頮面競謹寄應峻崿沮尼開選曠疏狂豔老辦兩重性梁欐涼缁巾落阱下石罵倨弄精神農具暖翠潑剌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谔谔前業七伐清渾皁白情旨欽信日知錄肉攫三端三尊少時蜃珧壽山福海守司吮疽送斷梭織天材通天眉退養猬栗溫炖弦外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