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祭祀的十项道理。《礼记·祭统》:“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 郑玄 注:“伦犹义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圜丘歌》:“礼以恭事,荐以饗时……十伦以具,百福斯滋。”
(2).指儒家提倡的十种伦6*理道德。《梁书·武帝纪中》:“今声训所渐,戎 夏 同风,宜大启庠斅,博延胄子,务彼十伦,弘此三德。”详“ 十教 ”、“ 十义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十伦汉语 快速查询。
“十伦”一词在传统文化中有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源自《礼记·祭统》,指祭祀活动中蕴含的十种社会伦理规范,包括:
见于《梁书·武帝纪》,指儒家倡导的十种人际关系准则,具体内容未完全展开,但结合“十教”“十义”等概念推测,可能涵盖: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等伦理关系,强调道德教化功能。
两种解释均体现古代中国“祭政合一”的特点,将祭祀活动与社会伦理紧密结合。需注意不同文献中“十伦”的具体表述可能略有差异,建议通过《礼记》原文或权威注疏进一步查证。
《十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人际关系中的十种基本准则或规范。
《十伦》这个词由“十”和“伦”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十”是本字的部首,表示数字10;“伦”是剩下的字,有人(亻)和仑两个部分组成。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全字共有12画。
《十伦》是孔子的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出自《论语·学而》篇。孔子讲述了维护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十个基本准则,被称为《十伦》。
《十伦》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十倫」。
在古时候,《十伦》这个词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据古代文字研究者的推测,古人可能使用了更多的笔画并有一定的变体。然而,确切的古代汉字写法已经无法准确考证。
1. 我们要遵守《十伦》,努力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 他的行为违背了《十伦》中的尊敬长辈的原则。
十全十美、十面埋伏、十年寒窗、十拿九稳
人伦、道德准则、社会规范
******、违法乱纪、道德沦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