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手待斃的意思、斂手待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手待斃的解釋

猶言束手待斃。《廿載繁華夢》第三四回:“ 傅子育 道:‘天下哪有斂手待斃的?’不如合同三家,并約 潘氏 ,各出些款項,報效贖罪,你道何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斂手待斃

釋義

“斂手待斃”指收起雙手、無所作為地等待死亡,比喻面臨危難時消極被動,不采取行動自救,最終導緻失敗或滅亡。

字義解析

  1. 斂手:
    • “斂”意為收束、約束,“斂手”即縮手不動,引申為停止行動或放棄抵抗。
    • 例:《漢語大詞典》釋“斂”為“收束;約束”(來源:漢典)。
  2. 待斃:
    • “待”即等待,“斃”指死亡,“待斃”意為等死。
    • 例:《古代漢語詞典》注“斃”為“倒下;死亡”(來源:國學大師)。

出處與演變

該成語由“斂手”與“待斃”組合而成,最早見于明清文獻,如清代《聊齋志異》:“若不急謀生路,斂手待斃耳。”其語義與“束手待斃”相近,均強調消極應對危機的後果。

例句與用法

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定義“斂手待斃”為“喻坐以待斃”。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四字成語,注音“liǎn shǒu dài bì”。

近義與反義

網絡擴展解釋

“斂手待斃”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含義

比喻遇到困難時不積極采取解決措施,而是被動等待失敗或滅亡。其字面意思為“捆起手來等死”,強調消極應對危機的态度。


出處

源自宋代洪邁的《容齋續筆·靖康時事》:“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數十萬,曾不能北向發一矢、獲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斃。”
(注:部分文獻中“束手就斃”與“斂手待斃”為同義表達。)


用法與語法


近義詞

“束手待斃”“坐以待斃”等,均表示被動接受不利結局。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容齋續筆》或相關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帖子本立筆虎鄙冗骖馭承訓持更熾強重播籌國粗粗咧咧寸鐵在手存摺大材小用打牙逗嘴登泰山記格奸乖棄規謨後娘懷質抱真甲坊署幾策階台稷神急先開亮開查看淡傀儡場饋祀老字號粒度理對柳色黃立制面蠒末折拍達炮頭捧日營憑空揑造破合請實三元及第滲涸首身分離屬辭比事松篁俗機縮砂蔤突盜推奬委郁窩絲糖無與鄉佬兒先天性免疫鮮冶絃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