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铺模 ”。用计。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白甚铺谋退羣贼,到今日方知是枉。”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他那饯行的意虽好,铺谋的智难逃。”《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怎见一僧人,犯滥铺模受典刑。”
(2).犹言布置安排。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我出门来观覷,他能迭落,快铺谋。”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上举之例,铺谋,即布置之意。”
“铺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用计、筹划
指通过策略或计谋解决问题,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董西厢》提到“白甚铺谋退群贼”,《金瓶梅》中描述“与虔婆铺谋定计”,均强调运用智谋应对事件。
布置安排
侧重于对事务的规划与安排,如元代杂剧《千里独行》中“铺谋的智难逃”,体现对局面的掌控和部署。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历史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其策略性或组织性含义。
《铺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布置谋略或计划策划。意思比较广泛,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制定的各种计谋和谋略。
《铺谋》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钅”和“言”。它的总笔画数是17。
《铺谋》一词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莫等也,末盈若谷,最弱,最靖。” 这里的“末盈若谷”就是指事情未发生而杀机暗藏。后来逐渐演化成了表示布置谋略、制定计划的意思。
《铺谋》的繁体字是「鋪謀」。
在古时候,汉字写作「鋪謀」或「鋪謨」。
1. 他巧妙地铺谋了一场引人入胜的谜题。
2. 企业家需要铺谋好未来的发展计划。
1. 铺谋布局
2. 铺谋策划
3.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谚语)
1. 策划
2. 谋略
3. 计谋
1. 推翻
2. 瓦解
3. 破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