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谐贾 ”。论价,商定价格。《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当之官者,皆先至 西园 谐价,然后得去。” 李贤 注:“谐谓平论定其价也。” 晋 裴启 《语林》:“令人视之,果见向囊皆珍玩,正与胡父谐贾。” 沉曾植 《寐叟题跋》一集下:“飞鳧人持此卷来,审为真蹟,谐价得之。”
“谐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ié jià,其核心含义是论价、商定价格,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双方通过协商或讨论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即“议价”。例如《后汉书·宦者传·张让》中提到:“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这里的“谐价”即官员需先与权贵商定价格(实为贿赂)才能赴任。
字形与字义
异体写法
亦作“谐贾”(“贾”通“价”),如晋代裴启《语林》中记载:“正与胡父谐贾。”
“谐价”是古汉语中关于价格协商的特定表述,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其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或《语林》等古籍原文。
谐价指的是具有同样含义或者近似含义的词语或短语。换句话说,谐价是指可以替换使用而不改变表达的意思的词语。
谐价的部首是言,其中的一简为讠。谐价总共包含两个笔画。
谐价这个词源自于汉语,属于汉字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精确表达和表达方式的重视。
谐价的繁体字为諧價。
在古代,人们用毛笔书写汉字。而谐价这个词也是用毛笔书写的。虽然在古代的写法和现在略有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理解是相同的。
1) "谐价词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 "在写作中使用谐价可以避免过于重复、单调的措辞。"
谐价没有固定的组词,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概念性的词语。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和需要来使用相关的词汇。
谐义词
反义词:异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