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笔谈的意思、笔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笔谈的解释

(1) [conversation by writing]∶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

(2) [sketches and notes]∶ 随笔记录的著作(多用于书名)

《梦溪笔谈》

详细解释

(1).笔记类著作体裁之一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自序》:“予退处林下,深居絶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於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

(2).谓书面谈话。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新金山少水》:“﹝ 日本 官商﹞遍游内地,与名公卿大夫交,笔谈往復。”《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如今我们拿分纸墨笔砚来,大家作个笔谈。” 柳亚子 《八日迭和左海少年四绝句》:“王孙天国喜能諳,豹隐鸿冥阻笔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笔谈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内涵的复合型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基础语义 指以文字替代口语的交流形式。《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用文字代替谈话发表意见"的交际方式,常见于跨方言、跨国籍或听障人士的书面沟通场景。

二、历史语用 在古代文献中特指笔记体著作,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开创了以随笔记录科技发明与学术见解的文体范式,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进一步拓展了该文体在史料考据领域的应用。

三、学术形态 现代语境下发展为学术论文的特殊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记载,部分学术期刊设置"笔谈"专栏,供学者以精简短文探讨前沿课题,这种形式常见于《历史研究》《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

四、跨文化应用 作为特殊的外交记录方式,《外交学辞典》指出重要国际会谈中,双方代表在口头磋商后需通过书面"笔谈"确认共识条款,该程序具有法定效力。

网络扩展解释

“笔谈”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综合解析:

一、作为沟通方式

指通过书面文字代替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行为。常见于特殊场景:

  1. 与听觉障碍者不使用手语时;
  2. 语言不通但共享书面语(如古代东亚汉字文化圈);
  3. 无法发声的环境(如潜水)。

二、作为书面交流形式

具有两种具体表现:

  1. 即时性交流:面对面时用纸笔交换意见,如清代王韬记载的中日官员用汉字笔谈;
  2. 非即时性表达:通过书面形式发表见解,代替口头陈述。

三、作为著作体裁

特指以随笔记录为主的笔记类著作,典型代表为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这类作品具有“若有所晤言”的对话感,内容多为作者日常思考与见闻的整理。


词源补充: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由“笔”(书写工具)与“谈”(交流)复合构成,体现文字媒介的交流特性。现代语境中,其使用场景已延伸至网络文字聊天等数字化沟通形式。

别人正在浏览...

播散不成话不满不亲成昏呈生痴人貙膢寸纸鹾船蹈险电车定点二广犯境风月场夫子自道功名富贵瓜子金龟纽呴鸣华宗恚忌极哀激变积素克嗣良裘犪驾灵肉凌制厉心落网络驿不绝箻筒面折人过谜氛目交心通披麻拷仳倠骞荡椠人如火如荼弱植三角眼深得民心沈坠石猴树顶丝瓜跳火坑铁磬投隙外命夫望帝踒闪无前橡茹藿歠鲜甜枭蛇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