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竖的意思、顽竖的详细解释
顽竖的解释
顽劣的小子。对人的贬称。 北周 卫元嵩 《元包经·孟阴》:“无俾顽竖,以擅乃威权。”
词语分解
- 顽的解释 顽 (頑) á 愚钝:愚顽。冥顽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 不容易变化或动摇:顽固。顽强。顽敌。顽症。刁顽。负隅顽抗。 淘气,胡闹:顽皮。顽童。 同“玩”①②。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 竖的解释 竖 (竪) ù 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竖着写。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
专业解析
“顽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多见于文言文或历史文献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用法及语境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 “顽”
- 本义指愚妄、固执、不驯服。《说文解字》释为“㮯头也”,引申为愚钝无知或顽固不化。如《尚书·毕命》中“顽民”即指不服教化的愚顽之民。
- “竖”
- 原指童仆(《说文·部》),后演变为蔑称,含卑贱、鄙陋之意。如《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即表轻蔑。
二、词义组合与典型用法
“顽竖”为偏正结构,强调“顽劣卑贱之人”,多用于斥责品行低劣或冥顽不灵者。例如:
- 《晋书·陶侃传》:
“侃厉色曰:‘国家年小,不出胸怀。而诸君顽竖,各希非望!’”
此处指朝中权臣心怀不轨、愚妄卑劣。
- 《资治通鉴·唐纪》:
“此顽竖所为,岂足污吾刀乎!”
形容奸佞之徒行为恶劣,不值一提。
三、语义延伸与权威界定
《汉语大词典》综合古籍用例,将“顽竖”定义为:
愚妄卑劣的小人,多用于责骂顽固不化、品行低贱者。其贬斥意味强于单用“顽民”或“竖子”,兼具道德批判与身份蔑视的双重色彩。
四、现代语境中的适用性
该词属典型文言贬义词,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历史文本研究或仿古修辞中。其语义与现代词汇“愚顽之徒”“卑劣小人”相近,但文化意涵更重。
参考文献来源:
-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电子版)
-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收录)
网络扩展解释
“顽竖”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顽劣的小子”,带有贬义色彩,多用于对品行不端或愚钝之人的蔑称。
- 字义拆分:
- 顽:本义为“愚蠢、固执”(如“顽梗”“顽疾”),也指“顽皮”(如“顽童”),部分语境中通“玩”。
- 竖:原指“与地面垂直”,后引申为“童仆”或“小子”(如“竖子”),此处组合后强化贬义。
用法与出处
- 经典文献:最早见于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孟阴》:“无俾顽竖,以擅乃威权。” 意为“不可让顽劣之人擅权”。
- 小说例句: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用“顽竖离主”形容脱离管束的愚顽者。
发音与结构
- 拼音:wán shù
- 注音:ㄨㄢˊ ㄕㄨˋ
- 结构:形容词(顽)+名词(竖),属偏正结构。
近义词汇
相关贬义词汇包括“顽劣”“村愚”(指粗笨或乡下人)等。
总结来看,“顽竖”多用于古汉语及文学作品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贬义色彩。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其生把舵鲍孤雁笔记本不友馋样搀杂尘烦骋迈绸厚储备滀水存録惮警蝶意莺情厎柱犯命阜基浮寄宫陛公赋狗碰头胡判縠衫瓠菹江帆迹蹈矜伤击壤歌击石波考典旷弛扩建乐呵呵良匠连向霖霪六出花满秩弭檝脑合沤肥癖气前策伞扇瑟瑟枕晒簟上半截曙天速快汤粥讬体挽回文阀五石铜鰕狗乡戚闲世枭视狼顾携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