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cient officer in countryside village] 古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指里长。《汉书·食货志上》:“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邻长坐於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里胥,如今里吏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輙倾数家之产。”参见“ 里长 ”。
“里胥”是古代中国基层行政体系中的一种职务,具体解释如下:
指乡里事务的管理者,相当于里长或基层公差,主要负责户籍、赋税、治安等事务。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唐代韩愈、清代蒲松龄等文学作品中均有提及。
在行政体系中,里胥属于最底层官吏,其上级为县大夫(县令),构成“里胥→县大夫→诸侯”的层级结构。
《里胥》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亦作‘厉胥’,是古代官名。” 这个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和典籍中,对于现代汉语的使用并不常见。
根据《康熙字典》,《里胥》这个词由“里”和“胥”两个字组成。其中,“里”字的部首是“里”,总共有7画,读音为“li”,意思是指“村庄”或“里间”。而“胥”字的部首是“⺼”(肉),总共有9画,读音为“xū”,意思是指“佐助”或“辅佐”。
《里胥》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左传》中。根据该文献记载,里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官职,主要负责处理国内的行政事务和事变。里胥这个词也在后来的文献和典籍中被广泛使用,用来指代类似的官职。
《里胥》这个词的繁体字为「裡胥」。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里胥的字形有所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里字在古时候的写法是「裏」,而胥字的写法则是「胊」。
《春秋左传·宣公二年》:“敦伯曰:'胥者,弱国之素宰也,无正位而赍任焉。'”这句话中的“胥”即指的是里胥。
组词:
- 里正:指的是担任村庄内事务和行政管理的官员。
- 里舍:指的是位于村庄内的住所。
- 胥吏:指的是辅佐官员处理事务的助手。
近义词:
- 胥臣:表示属下或下属,意思类似于胥吏。
- 胥史:古代指的是掌管文书和档案的官员。
反义词:
- 君主:指的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与里胥的角色相对立。
- 十里官:古代指的是负责辖区内的政务和治安的官员。
辩据冰胡儿出厂得意忘言斗龙舟蛾黄飞车走壁飞卫刚度刚忌干急槁死钩络郭术含态号恸鸿生花搭着花猫巧嘴黄场滉然诲谕检得监言斠画急濬近场镜像禁街九川饥鹰饿虎稽壅巨编累苏积磈理当离碓离榭鸾阶嫚戏囊萤照书男婚女嫁闹慌内阁中书盘点陪乘勤母丘锦覰望荵冬深夜舐犊之爱十族通室屯集唾壶敲缺微谏虾蟇禅相与为一先师庙洗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