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柳絮的意思、柳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柳絮的解释

[willow catkin] 成熟的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

详细解释

(1).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復随风。”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楼梦》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 杨朔 《<铁流>的故事》:“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 谢夫人 名 道藴 ,有文才。所著诗、赋、誄、颂传於世。”后遂以“柳絮”为典,多指才女或佳句。 元 王逢 《读余季女<怀其夫水宗道诗>序》:“ 余季女 ……赘同郡 水宗道 。甫踰月, 水 具见 余 水迈柳絮,学不彼若,輒辞归,闭门读书,久不返。”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賡一曲,博笑大方。”

(3).喻指雪花。《水浒传》第九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众头领起来看时,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四野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柳絮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自然物象,其核心定义为“柳树的种子”。柳树(学名:Salix babylonica)属杨柳科,其种子成熟时附着白色绒毛,形似棉絮,随风飘散,故称“柳絮”。这一现象在植物学中属于风媒传播的典型代表,种子借助风力实现远距离繁殖。

从文学意象角度,柳絮自古被赋予多重象征意义。《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已奠定柳树与离愁的关联,而柳絮因其飘忽不定、聚散无常的特性,进一步成为文人表达漂泊、离别情感的载体。如宋代晏殊《踏莎行》中“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即以柳絮暗喻人生际遇的不可控性。

民俗领域记载,古代华北地区将柳絮飘飞视为物候标志。《齐民要术》提及“柳絮飞时,宜种早稻”,说明其在农耕时序中的指导作用。唐代还有“柳絮入药”的记载,《千金方》载其可“祛风利湿”,但现代医学证实柳絮本身并无显著药用价值,需科学甄别传统认知。

生态学视角下,柳絮传播机制具有研究价值。据《植物传播生物学》分析,单株成年柳树可产生约2500万粒带絮种子,这种高效的繁殖策略使其在河岸等湿润地带形成优势种群,对水土保持具有积极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柳絮”是柳树的种子,因带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散如絮而得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该词:

1.基本定义

柳絮是柳树(多为垂柳)的成熟种子,表面覆盖白色绒毛,具有随风传播的特性。其形态轻盈如棉絮,常于春季随风飞扬,形成“漫天飞雪”的自然景象。

2.生物学特征

3.分布与生长

柳树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地区也有种植。其种子(柳絮)在春季成熟,尤其在干燥多风天气更易飘散。

4.文学与文化象征

在古诗词中,柳絮常被赋予情感和意境:

5.注意事项

柳絮飘散可能引发过敏或呼吸道不适,敏感人群需做好防护。此外,密集的柳絮堆积存在易燃风险,需注意防火。

如需进一步了解柳树的植物学分类或古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权威词典或生物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土重旧标高壁听尘壤赤囊绰见蹴踖蹙拶抵璧剟取耳性泛荡返转俯听抚宥功绪轨长蝈氏和售花岗岩涣泽鹘没蒋蒋狡暴阶衔积满金龟鞠躬拘倦控所硉兀蓦越逆人袍服片假名评卷邳张牵丝佥院秋华丘疹曲爱屈虑散段三干芟剪淑范税产说白道緑诉竞梭肚獭褐逃藏文衮项圈限制行为能力下寿鏬隙胁汙缬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