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蹴踖的意思、蹴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蹴踖的解释

窘迫貌。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若有意逞博,搦管时翻书抽帙,搜求新事新字句,以此炫长,此贫儿称贷营生,终非己物,徒见蹴踖耳。”

恭敬貌。《孟子·公孙丑上》“ 曾西 蹵然” 汉 赵岐 注:“ 曾西 , 曾子 之孙。蹵然,犹蹴踖也。先子, 曾子 也。 子路 在四友,故 曾子 畏敬之, 曾西 不敢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蹴踖”实为“踧踖”的讹写,该词出自上古汉语典籍,现代规范字形应作“踧踖”。根据《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踧踖”读作cù jí,属形容词,表示恭敬而不安的心理状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描述孔子在君主面前的恭谨仪态。

其语义包含双重维度:一是指外在行为的局促,如《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中“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二是指内心情感的敬畏,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为“恭敬不宁之貌”。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形容人在尊长或重要场合表现出的紧张态度。

近义词体系包含“局促”“忐忑”“惶悚”等词,反义词则对应“从容”“泰然”“舒徐”等表述。该词在《昭明文选》《朱子语类》等古籍中均有使用例证,属于典型的文言雅语,现代普通话已较少使用,主要保留在成语“踧踖不安”中。

网络扩展解释

“蹴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蹴”与“踖”两字的释义综合理解:

  1. 字义解析

    • 蹴:本义为“踩踏”或“踢”,如《孟子》中“蹴尔而与之”即用脚踢食物给人。后引申为急促、突然的动作,如“一蹴而就”。
    • 踖:指小步快走或恭敬谨慎的样子,常见于形容仪态庄重,如《礼记》中“踖踖如也”描述恭敬的步伐。
  2. 组合含义
    “蹴踖”合用时,多表示因紧张、不安或恭敬而脚步急促、局促的状态。例如:

    • 形容人因羞愧、惶恐而脚步慌乱;
    • 或指在尊长面前因拘谨而动作小心谨慎。
  3. 语境应用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其情感色彩,可能是中性描述(如礼仪场合的庄重),也可能含贬义(如慌乱失态)。


“蹴踖”通过动作描写传递心理状态,核心是“急促的足部动作”,需根据语境区分是因恭敬产生的谨慎,还是因情绪波动导致的慌乱。

别人正在浏览...

庵罗北美洲闭门思过兵销革偃弛县垂盼除贫打如意算盘达郁鼎鑪方板纺绩浮麋隔断板攻备供桌拐老馆真归骨国际单位制河池红喷喷厚此薄彼候奄黄种驩乐讳树数马火神践蹈胶粘敬授民时考期匡襄宽爽老实话连挺礼诵陋氓马走命禄募集南京大学泡茶偏枯匹侣潜璧戚嗟轻人青枝绿叶穷暴曲均燃肉身灯頽陇宛比问发文溆子屋里的瞎灯灭火邪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