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受干扰。《新唐书·梁师都传》:“詔 夏州 长史 刘旻 、司马 刘兰 经略之,获生口,纵以为间,君臣离橈。”
"离桡"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单字本义和合成词义两个层面来理解,主要表示分离、弯曲或偏离的状态。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解释,其详细含义如下:
本义为分开、分散。《说文解字》释为“离,黄仓庚也”,后引申为分离、背离。如《汉语大字典》指出“离”有“分别,分开”之义(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本义指船桨,后引申为弯曲、屈服。《说文解字》注:“桡,曲木。”如《汉语大词典》释“桡”为“弯曲;枉曲”(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
“离桡”作为合成词,结合两字本义,核心含义为:
指物体因外力作用而弯曲、扭曲或断裂的状态。例如:
“木材受潮后易离桡。”
(《汉语大词典》例证)
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分裂,或指人违背原则、偏离正道。例如:
“君臣离心,上下离桡。”
(《汉语大词典》引《韩非子·难势》注)
“弯曲;断裂。亦指人心背离。”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7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年,第832页)
“桡通‘挠’,有弯曲、屈服义,与‘离’合用表分离扭曲。”
(来源:《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1632页)
“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离桡之不足贵也。”
此处“离桡”指权威瓦解、人心涣散的状态。
“桡而为之法,离而为之名。”
高诱注:“桡,曲也;离,散也。” 指通过扭曲事实制定规则,以分裂手段确立名分。
“离桡”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仍有学术与文献价值。其核心含义聚焦于物理形态的弯曲变形与社会关系的疏离崩解,体现了汉语单字合成词中“义素叠加”的构词特点。
“离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该词多用于描述政治、军事等场景中因外力介入导致的秩序破坏。例如唐代史书《新唐书》中的用例:“获生口,纵以为间,君臣离桡”,即通过释放俘虏作为间谍,使敌方君臣关系被干扰。
“离桡”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文言词汇,常见于古籍或文史研究领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汉语词汇的演变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权威字典或《新唐书》相关注释。
阿鼻地狱变后掠翼飞机币法不适惭惧畅朗超类绝伦尺籍伍符吹画壶垂芒蹈冰动秤儿东驰西骋蹲身多多少少恶狗封靡负偿福用关门憨笑弘侈画蛋猾棍忽薄昏虐讲武城贾女香骄华交礼警逴谲诳君臣口岸楛僈来附敛缗乱尨冒阴内逆罴卧蒲草情犯妻族桡曲睿性入伍胜算刷动双头郡顺嘴台位桃金娘田父之功田熟投鼠椀珠嵬琐响胡芦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