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李杜的意思、李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李杜的解释

(1). 东汉 李固 、 杜乔 的并称。《后汉书·李杜传赞》:“ 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东汉 李膺 、 杜密 的并称。《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 李 杜 焉。”

(3). 东汉 李云 、 杜众 的并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四李社》:“ 弘农 五官掾 杜众 ,伤 云 以忠諫获罪,上书愿与 云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狱中。其后 襄楷 上言,亦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 李云 、 杜众 以直通受诛,此又一 李 杜 矣。”

(4). 东晋 杜预 与 北魏 李冲 的并称。《魏书·王肃传》:“詔曰:‘……故 杜预 之殁,窆於 首阳 ;司空 李冲 ,覆舟是託。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扬州 刺史 肃 诚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愿终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魏书》 李冲 、 杜预 ,忠义相结,亦称 李 杜 。”

(5). 唐 李白 与 杜甫 的并称。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甫 旷放不自俭,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功。少与 李白 齐名,时号‘ 李 杜 ’”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李 杜 二公,诚为劲敌。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丽。”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 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苏 、 陆 间,则并驱争先。”

(6).初 唐 诗人 杜审言 与 李峤 ,晚 唐 诗人 李商隐 与 杜牧 亦并称“李杜”。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杜审言 、 李嶠 结友前朝, 李商隐 、 杜牧 之齐名晚季,咸称 李 杜 。”

(7). 宋 李韶 与 杜范 的并称。《宋史·李韶传》:“当是时,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与 杜范 皆廉直,中外谓 李 杜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李杜"是汉语文学史中的经典并称,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

一、盛唐诗人组合(核心释义) 指唐代诗人李白(701-762)与杜甫(712-770)的合称,最早见于中唐诗人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该组合代表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双峰:

二、晚唐诗人组合(衍生释义) 指唐代诗人李商隐(约813-858)与杜牧(803-852)的合称,见于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二人并称体现晚唐诗歌艺术成就:

该词条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文学专章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唐代诗人条目。历史文献佐证包含《旧唐书》《新唐书》列传及宋元明清诗话著作,具体文本分析参照中华书局《全唐诗》笺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李杜”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涉及以下两类:

一、唐代诗人组合

  1. 大李杜(盛唐)
    指李白(诗仙)与杜甫(诗圣)。两人分别代表唐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以豪放飘逸著称,如《将进酒》;杜甫则以沉郁顿挫的写实风格闻名,如“三吏”“三别”。

  2. 小李杜(晚唐)
    指李商隐与杜牧。两人在晚唐诗坛成就突出,李商隐以隐晦深情的《无题》诗闻名,杜牧则以咏史抒怀的《泊秦淮》等作品著称。


二、其他历史人物组合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李杜”多指李白与杜甫,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具体指向。若涉及文学领域,通常默认指唐代诗人组合。

别人正在浏览...

半月谈八外鬓乱钗横伯尔尼惭沮常秩楚界汉河大辅待毙黨庠诞生东城父老传樊川泛散犯心赶面鼓掌哈号黄花女阶官酒魔决策学开笔刻骨仇恨括镞苦厌厌牢廪良衣琏璐连蜷卖友马角牛满门抄斩眇莽迷花谋勇女史沤氹片纸樵牧筇杖欺上瞒下秋尝热风荣期丧荒杀剁圣体深眷失惊倒怪台币鞉耳笤帚通关节顽宂慰情胜无微职无气无力瑕垢小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