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官员品级的称号,以别于职事官而言。例如正一品为光禄大夫,从一品为荣禄大夫之类。只用于封赠,并非实官。《朱子语类》卷一一二:“后世官职益紊,今遂以三公、三孤之官,为阶官贴职之类,不復有师保之任,论道经邦之责矣。”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阶官分左右》:“按 元祐 阶官分左右,自承务郎以上,则选人无左右之分也。”
阶官是中国古代官员制度中的一种称号,主要用于标识官员的品级,而非实际职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阶官是表示官员品级的称号,与“职事官”(实际担任的职务)相区别。例如,正一品对应“光禄大夫”,从一品对应“荣禄大夫”,这类称号仅体现等级,不涉及具体职责。
主要用途
阶官主要用于封赠,作为荣誉头衔授予官员,而非实际任职的官位。例如退休官员可能被授予高阶称号以示褒奖,或在职官员通过阶官体现资历。
历史背景
宋代以后,官职体系逐渐复杂化,阶官与职事官分离的现象更为明显。如《朱子语类》提到,三公、三孤等官职逐渐演变为阶官,失去原有实权。清代钱大昕的记载也印证了阶官分左右等级的现象。
结构与读音
总结来看,阶官是古代官僚体系中等级象征的重要部分,通过虚衔体现官员地位,反映了传统官制的分层特点。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品级对应关系,可参考《汉典》《朱子语类》等文献来源。
阶官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的是官职的不同级别或层次。阶官可以用来描述官员的职位等级,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官员等级制度。
阶官的拆分部首是阝,并且拥有11个笔画。
阶官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源自于古代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制度,意味着不同的官员等级。
阶官的繁体字为階官。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阶官的形状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但整体意思和现代使用基本保持一致。
1. 升任为高级阶官后,他负责管理三个州的行政工作。
2. 他成功地晋升到了九品阶官。
组词:初阶官、中阶官、高阶官、阶官制度、阶官等。
近义词:官员、官职、官吏。
反义词:非官员、民间人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