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模糊不明貌。 汉 桓驎 《西王母传》:“神玄奥於眇莽之中。” 宋 范成大 《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俯视旧篱落,眇莽如积苏。”
(2).辽阔貌。 宋 苏辙 《张恕寺丞益斋》诗:“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藪。”
“眇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模糊不明貌
指事物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状态。
辽阔貌
形容空间广阔、无边无际的状态。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文学创作,现代汉语中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侧重含义,如描述视觉模糊或空间广袤。
眇莽,一个古代汉字,其意为模糊、朦胧。
眇 (目 + 尤) 部首:目 (mù),笔画:7
莽 (艹 + 望) 部首:艹 (cǎo),笔画:9
眇莽源于古代汉字,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原意是形容虚无飘渺、不清晰的样子。
繁体字为眇莽,同样由眇和莽两个部分组成。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眇莽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眇”字在甲骨文中被写作 “目勺” ,在金文中被写作 “目麦土”;“莽”字在甲骨文中被写作“艹夭”。
1. 这个问题令他感到眇莽不清,难以理解。
2. 在迷雾之中,他看到了眇莽的山脉,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眇然(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莽撞(形容行为粗鲁冒失)、眇小(形容非常微小)。
朦胧、模糊、渺茫。
明晰、清晰、显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