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聚,聚集。《书·洪范》“敛时五福” 唐 孔颖达 疏:“人君为民之主……以施教於民,当先敬用五事,以敛聚五福之道。”
敛聚(liǎn jù)指通过收集、聚集等方式将财物或资源集中起来的行为,强调有目的地收拢与积累。该词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描述对财富、物资的征收或囤积,现代汉语中亦可引申为对抽象事物(如力量、资源)的集中整合。
收集聚集财物
指通过征收、收纳等方式将分散的财物集中归拢。
例:《后汉书·朱晖传》载:“时南阳大饥……晖尽散其家资,以敛聚宗族。”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0卷,第1283页)
引申为蓄积资源
现代用法可扩展至对人力、信息等抽象资源的整合。
例:企业通过战略投资敛聚技术人才,提升竞争力。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3版,第817页)
“敛聚”隐含系统性、目的性(如为特定目标囤积),而“收集”侧重广泛收纳,目的性较弱。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第246页)
《汉书·食货志》载:“富商大贾敛聚徭役,以利侵夺。” 印证其“集中财富”的古义。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卷二十四
近义词:聚敛(更含贬义)、囤积;反义词:散逸、分发。
来源:《同义词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532页)
“敛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积聚、聚集,通常指通过有意识地收集或征收将事物集中起来。以下是详细解释:
例:“横征暴敛”中的“敛”即含强制征收之意(参考、9)。
例:“秘密是心灵敛聚的一抹灵光。”(例句)
“敛聚”强调主动且有目的的聚集行为,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财富),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福气、人心)。其词源与古代社会治理相关,现代用法则更为广泛。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哀摧阿滥堆八旗子弟北纮璧除不稼不穑不平醇熟储胤大凑登平方头不劣藩墙飞捷分守佛桑跟趟儿骨録裹肚过斛函工好言禾本科贺雪建生剑衣济川接墒继轨计课晶灵谨户鸠众均调鞠视刊板老人与海李法丽蘂黎庶六夷鸣冤排天飘洋蒲萄宫且苴秋烟神射失队事质死头夙素太师讨袭填密苕嶢相刃啸俦犀灯然携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