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均调的意思、均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均调的解释

均衡协调;均匀和谐。《庄子·天道》:“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成玄英 疏:“均平调顺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每酘,即以酒杷遍搅令均调,然后盖瓮。”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决论》:“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惟出入均调。”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律和声’,言音之贵均调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均调”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分别涉及音乐音律和文学声韵:

一、音乐音律领域:指十二律吕的调律体系

释义:

“均调”特指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以“黄钟”为基准音,按照特定数理规则(如三分损益法)依次生成的十二律吕系统。该体系通过精确计算各律管长度或弦长比例,实现音阶的和谐与音高的标准化,是传统乐律学的核心概念。

文献依据:

  1. 《礼记·月令》 记载:“律中太簇,其数八…均琴瑟管箫。” 此处“均”即指调律行为,为“均调”的实践源头。
  2. 《梦溪笔谈·乐律》(北宋·沈括)系统论述十二律生成原理,强调“黄钟为诸律本”,实为“均调”体系的理论总结 。
  3. 《汉语大词典》 释义:“均调,指音律和谐。古代乐律以十二律吕相配,调适各音使合于标准。”

二、文学声韵领域:指诗文声律的均衡协调

释义:

在诗文创作中,“均调”要求平仄、节奏、用韵的搭配符合声律规则,避免拗口或突兀,达到诵读时的流畅和谐。南朝文论家沈约提出的“四声八病”说,本质即追求声韵的“均调”。

文献依据:

  1. 《文心雕龙·声律》(南朝·刘勰)指出:“凡声有飞沉…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迕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 强调声韵失调的危害,反证“均调”之必要 。
  2. 《切韵序》(隋·陆法言)载:“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反映对声韵精准调配(均调)的追求。

词义对比表

领域 核心含义 关键特征 典型文献
音乐音律 十二律吕的标准化调律体系 数理计算、黄钟基准、三分损益法 《礼记》《梦溪笔谈》
文学声韵 诗文平仄、节奏、用韵的和谐搭配 避免声病、诵读流畅、四声协调 《文心雕龙》《切韵序》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文献引用采用典籍名称及篇目。现代工具书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均调”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ūn diào,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均衡调整使各方面达到和谐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均调”由“均”(平均、调节)和“调”(调整、协调)组成,强调通过平衡手段使不同事物或因素达到均匀、和谐的状态。例如治理国家时需“均调天下”以维持社会秩序,或酿酒时通过搅拌使原料均匀分布。

2.出处与用例

3.现代应用

“均调”不仅用于描述物理层面的均匀(如声音、材料的调配),也延伸至抽象领域,如资源分配、人际关系或生态平衡,强调通过调节矛盾实现整体协调。

4.近义词与反义词

“均调”是一个融合实践与哲理的词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如需更完整的文献用例,可参考《庄子》或《齐民要术》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儿宝局边鄙毕命噌叹蹅蹅忽忽晨钟触禁从就倒想对遇翻来覆去芙蓉并蒂格校关吏桂蠧鬼慌海北天南捍格宏丽黄果慌急揭帝稽颡膜拜酒道几悟钧旨快然筐牀老儿当厘饬遴委伦鉴盲人扪烛蛮作宓机绢铭旐明证墨猪嗯哎破罐破摔迫愶谦婉秋骨全韵敺攘三槐堂深情厚谊侍胡诗涛霜札文理武刑先覩为快乡礼鲜壮枭贩骁劲胁肩低眉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