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xquisite]∶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clever and nimble; clever and person]∶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tinkling]∶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1).玉声;清越的声音。《文选·班固<东都赋>》:“凤盖棽丽,龢鑾玲瓏。” 李善 注引《埤苍》:“玲瓏,玉声。” 唐 贾岛 《就峰公宿》诗:“残月华晻曖,远水响玲瓏。”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这一张断弦琴弹得出一声声的哀弄:丁东,琤琮,玲珑,一声声是梦,一声声是空空。”
(2).明彻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玲瓏,明见皃也。” 南朝 宋 鲍照 《中兴歌》之四:“白日照前窗,玲瓏綺罗中。” 唐 邵楚萇 《题马侍中燧木香亭》诗:“树影参差斜入簷,风动玲瓏水晶箔。” 清 唐孙华 《帘》诗:“约略同云母,玲瓏彻水精。”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些 中国 孩子的心,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石一般晶莹玲珑的心!”
(3).诗词中用以指梅花或雪。 唐 韩愈 《春雪间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 钱仲联 集释引 张相 曰:“上句指梅,下句指雪。”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照曜临初日,玲瓏滴晚澌。”此指雪。 宋 王安石 《次韵王胜之咏雪》:“玲瓏翦水空中堕,的皪装春树上归。”此亦指雪。
(4).精巧貌。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轻金冠以金丝结之为鸞鹤状,仍饰以五采细珠,玲瓏相续,可高一尺,秤之无二三分。” 明 何景明 《高桥》诗:“阑干既重复,结构亦玲瓏。” 老舍 《骆驼祥子》九:“禁城内一点声响也没有,那玲珑的角楼,金碧的牌坊……都静悄悄的好似听着一些很难再听到的声音。”
(5).灵活貌。 唐 施肩吾 《观叶生画花》诗:“心窍玲瓏貌亦奇,荣枯只在手中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瓏活络。” 蒋光慈 《给某夫人的信》诗:“可是你那玲珑而活泼的神情,令我相信你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
(6).指 唐 代歌妓 商玲珑 。 唐 白居易 《醉歌》:“罢胡琴,掩 秦 瑟, 玲瓏 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只有黄鸡与白日, 玲瓏 应识使君歌。”
(7).泛指歌妓。 清 陈维崧 《燕归漫·虎丘赋感》词:“歌馆闭,舞衣散, 玲瓏 老, 野狐 穷。”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引 清 邵青门 诗:“花笺四幅教 玲瓏 一曲《霓裳》拍未终;谁把梨云吹不散,墓门西畔白杨风。”
(8).乐章名。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自 宣政 门, 周美成 、 柳耆卿 辈出,自製乐章,有曰侧犯、尾犯、花犯、玲瓏四犯。”
“玲珑”是一个多义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拟声词
原指玉石碰撞的清脆声,后泛指清越的声音。例如“和銮玲珑”“远水响玲珑”。
形容物体
指器物精巧细致、结构巧妙,常见搭配如“小巧玲珑”“结构玲珑”。
形容人
形容人灵巧敏捷、机敏聪慧,如“娇小玲珑”“八面玲珑”。
拟声用法
源自古代对玉器碰撞声的模仿,后扩展为形容流水、铃声等清透悦耳的声音()。
器物特征
强调“精巧细致”,常用于工艺品或小物件,如玉佩、玛瑙雕刻等()。
例句:金鱼“小巧玲珑,肚子圆滚滚的”。
人物特质
既指外貌娇小可爱(如“娇小玲珑”),也形容为人处世灵活机敏(如“八面玲珑”)。
“玲珑”既可描述声音清越、器物精巧,也能形容人的聪慧灵巧,需根据语境具体判断。其丰富的意象使其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广泛应用。
《玲珑》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物体精美细致、工艺精湛、形状美观、细腻而有质感。
《玲珑》这个词的部首是“玉”和“王”,笔画数为10。
《玲珑》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李白的《将进酒》诗中:“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此处引申为形容珠宝、艺术品或工艺品的精美细致。
《玲珑》的繁体字是「玲瓏」。
古代汉字写法中,词语《玲珑》的写法有所不同,如:“玲瓏”、“玲駷”等。
这座建筑的雕刻工艺精湛,每个细节都非常玲珑。
玲珑剔透、玲珑小巧、玲珑剔透、玲珑秀丽、玲珑可爱。
精巧、精致、细腻、美观。
粗糙、粗野。
哀悲百炼成刚本末倒置膘息笔采傧笑迟廻宠位宠引凑助翠筱错绮眈眈打请地鵏豆棚闲话端然断丝遁迹干触钩刀还降后监惑着江珧柱叫吖吖挢抂过正娇笑挤对击节噤默进士恇挠老蚌生珠老父老泪纵横联句领东蔺相如琉精门启乃堂枿坐嶷如平气贫空潜流蕤绥生死关头莘莘太老师填阬满谷梯度同枕枉辔学步湾曲五云溪鲜淟闲言赘语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