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然的意思、端然的详细解释
端然的解释
(1) [upright]∶形容端正,不歪斜
(2) [lofty and firm]∶稳固的样子
魏兵端然不动。——《三国演义》
详细解释
(1).端正、不偏斜貌。《荀子·非十二子》:“俭然恀然、辅然端然、訾然洞然、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 王先谦 集解:“端然,不倾倚之貌。”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请你箇 汉 刘王 龙椅上端然受。”《红楼梦》第一○九回:“出来看见 寳玉 端然坐在牀上,闭目合掌,居然像个和尚一般。”
(2).庄重整肃貌。 宋 曾巩 《王君俞哀词》:“常爱 君俞 气貌端然,虽燕休未尝慢。” 清 恽敬 《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及见 达甫 ,其貌克然,其色油然,而其神端然,若有不可干者。”
(3).果然;真的。 唐 张祜 《题<山水障子>》诗:“端然是渔叟,相向日依依。”《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可霎作怪,自从许下愿心, 韩夫人 渐渐平安无事。将息至一月之后,端然好了。”
词语分解
- 端的解释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
- 然的解释 然 á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表示一种语气(.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表比拟,
网络扩展解释
“端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
端正、不歪斜
指人或物姿态端正、平稳,无倾斜或散漫之态。例如《三国演义》中“魏兵端然不动”,形容军队整齐稳固的阵型。
这一含义在《荀子·非十二子》中也有体现:“辅然端然”,强调仪态庄重端正。
-
稳固的样子
侧重指事物的稳定、不可动摇,如“端然如磐石”。
二、其他释义
-
庄重整肃
形容气质或氛围的庄重严肃。例如《红楼梦》第一〇九回描述宝玉“端然坐在床上,闭目合掌,居然像个和尚一般”。
宋代曾巩《王君俞哀词》亦用“气貌端然”形容人物仪态。
-
果然、真的(较少用)
部分古籍中引申为“确实如此”,但现代已罕见此用法。
三、使用示例
- 文学例句:
《三国演义》中“魏兵端然不动”,突显军队纪律严明;现代作家席慕蓉描写“优雅端然的席慕蓉”,展现人物端庄气质。
- 日常语境:
可用于描述端正的坐姿(如“端然静坐”)、稳固的物体(如“端然如山”)等。
四、补充说明
- 近义词:端正、庄重、稳固。
- 反义词:歪斜、散漫、动摇。
- 注意:现代汉语中主要使用“端正”“稳固”含义,其他释义多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荀子》《红楼梦》等经典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段然(duān rán)是一个中文词汇,它由“段”和“然”两个字组成。
- “段”字由“立”和“段”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7画。它的基本意思是“短”。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段”的写法较为简化,字形较为扁平。
- “然”字由“火”和“肉”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2画。它的基本意思是“燃烧”。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然”的写法较为繁复,字形笔划错综复杂。
《段然》一词源自《周易》,指端正、端庄、镇定的样子。它可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显得正直、坚定和沉着。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古风文化中。
在繁体字中,“段然”保持了与简体字一样的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中,“段”和“然”两个字都有较多的变体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写法逐渐规范化。现代使用的简化字写法则是在************共和国成立后根据简化字方案进行的统一。
以下是一些使用“段然”的例句:
1. 他的言辞端然,表达出坚定的立场。
2. 她的举止段然,给人一种庄重而自信的感觉。
与“段然”有关的其他词汇:
1. 端庄:形容人的举止或气质显得庄重、得体。
2. 端正:形容人的神态或行为显得端庄、规矩。
3. 端详:仔细地察看或观察。
关于“段然”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我需要更多上下文才能给出准确的回答,你有具体要求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