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陈蕃榻的意思、陈蕃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陈蕃榻的解释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登 谢朓 楼。”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陈榻 ”。 唐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诗:“定知有客嫌 陈 榻,从此无人上 庾 楼。”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 郑 乡空健羡, 陈 榻未招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陈蕃榻"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典故的固定词组,其核心含义指专为礼敬贤才而设置的坐榻,引申为对杰出人才的特殊礼遇或尊贵接待。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意义与源流:


一、本义解析

指东汉名臣陈蕃为名士徐稚(字孺子)特设的坐榻。据《后汉书·徐稚传》记载:

陈蕃为豫章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唯为徐稚特设一榻。徐稚来访则放下此榻供其坐卧,离去后即悬挂起来,以示专敬。

此榻被称为"陈蕃之榻"或"徐孺榻",象征对德才之士的极高礼遇。

二、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1. 礼贤下士的象征

    典故体现古代士大夫尊崇贤才的传统,后世用以形容对人才的真诚敬重与特殊优待。

    例:王勃《滕王阁序》名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借典故赞豫章之地人才辈出。

  2. 身份认同的文化符号

    成为文人标榜自身清高或渴求知遇的隐喻。如唐代张九龄诗"陈蕃待客应悬榻",暗喻期待被赏识。

  3. 词汇衍生

    现代汉语"下榻"一词(指贵宾住宿)的渊源与此相关,但语义已泛化。


三、权威典籍来源

  1. 原始出处

    《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稚传》:

    "(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2. 文学化用

    王勃《滕王阁序》: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来源:《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属典故性文言词汇,多见于:


通过这一典故,汉语不仅留存了历史记忆,更凝练了尊才重德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中华礼敬贤士传统的标志性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陈蕃榻”是一个源自东汉的典故,主要用于表达对贤士的礼遇和尊重。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指为礼待贤士而专门设置的床榻,也引申为“礼贤下士”的象征。典故核心是东汉名臣陈蕃对高士徐稚(徐孺子)的特殊礼遇。

2.典故出处

3.用法与延伸

4.补充背景

陈蕃本人以“扫除天下”的志向闻名,少年时曾因不事洒扫被父亲友人质疑,回应“大丈夫当扫天下,安事一室?”这一典故进一步强化了他重视贤能、不拘小节的人物形象。


该词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承载了古代文人对理想君臣关系的寄托。其核心始终围绕“礼贤”主题,与“人生短暂”无关(的解释或为误传)。

别人正在浏览...

挨板子哀啭巴鼻白地北挠冰蟾伯比扯直冲素初元得民颠头耸脑玎玲珰琅地毬发家致业纺车烦聩格局弓弧弓鞵归口寒鸟横行略和气致祥黄雀报化生金盆昏昏浩浩护商俭然诫誓浄尽九井遽切口大蓝矾灵心慧性明目达聪明推暗就目睁口呆南监本南天门挠弱攀今擥古启节仁彊任委沙棘鱓更少童神蛟树德嗣人私图通论通直土虺頽流祥风小老硣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