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激切的意思、激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激切的解释

(1) [impassioned;outspoken;vehement]∶激烈直率

词极激切。——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言多激切

(2) [encourage]∶激励

详细解释

(1).激烈直率。《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諫争之路也。”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昔称 韩非 善著书,而《説难》《孤愤》尤为激切。”《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何小姐 原是个性情中人,他怎肯矫同立异?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逕,所以寧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2).犹激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行不脩饰,名跡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刘良 注:“志操不待激劝切磋,自有纯素之风。” 宋 苏辙 《书论》:“则其所以告諭天下者,常丁寧激切,亹亹而不倦。”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读书方有志於古今,学门更激切於时事。”

(3).高亢凄切。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梦与神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南史·庾域传》:“初发 蜀 ,有双鳩巢舟中,及至,又栖庐侧,每闻哭泣之声,必飞翔簷宇,悲鸣激切。”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 李尚书 訥 夜登越城楼,闻歌曰:‘ 鴈门山 上鴈初飞’,其声激切。”

(4).激动;感奋。 唐 高适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感时常激切,於己即忘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然而我以前也就过几次舘,也有人荐的;就是现在这个舘,是 继翁 荐的,虽是一般的感激,然而总没有这种激切。”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说着觉得十分激切。”

(5).急切,迫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人无贵贱穷通,皆有激切所需之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激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激切(拼音:jī qiè)主要指言辞或情感激烈而直率,常用于描述表达方式。例如:

二、引申含义

  1. 激励、鼓励
    如《三国名臣序赞》中“操不激切,素风愈鲜”,此处引申为通过直率言辞激发他人行动。
  2. 高亢凄切
    曹丕《答繁钦书》描述声音“哀声激切”,指声调激昂而悲切。
  3. 急切、迫切
    部分文献中可表示情感或需求的迫切性(如唐·高适诗句“感时常激切”)。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沪江词典及《汉书》《后汉书》等古籍引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激切

激切(jī qi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水”、“刀”两个部首组成。字形结构为“氵”(三点水)上面一个“刂”(丁字刀头)。笔画数为8画。

激切这个词来源于《周易·彖传》,意为烈火烧透,火烧烛焚,形容火势极盛或事情极为急迫,状况紧迫。引申为意志坚决,充满激情和冲劲。

在繁体字中,激切的字形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汉字写法中,激切的写法与现在很相似,仅略有不同。在金文中,切字的“氵”部分写成一个豆字旁,而在甲骨文中,“氵”为三个点。在篆书中,则将火字旁的“灬”与刀字旁的“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激切的字形。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对问题的解答非常激切,态度坚定。

2. 这个房间里的气氛激切而紧张。

3. 他发表了一场激切的演讲,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激切可以和许多词语组成其他词汇,例如:

1. 激切期望:强烈的希望

2. 激切呼吁:迫切地呼吁

3. 激切关注:非常关注

激切的近义词有:急迫、迫切、紧迫

激切的反义词有:冷漠、淡漠、冷淡

别人正在浏览...

兵冲博访补伏惨劲茬子称陈车雨斥窜抽搦淡巴苽珰珰第一手材料恩贷反锁风卷残云凤屏阜生攻取涸溜花生米进退无措畸异羁役机约君子之交淡如水磕头虫侉比郎当雷火签儿刘累刘猛将军隆俊箩间面杖宁集女君派力司蟠礴千牛备身情深似海磬师青瑶三白酒伤教败俗上真生恩勝侣沈江式围述譔苏俄台格泰山不让土壤童蓈礥礥嫌疑犯硝化虓帅亵御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