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pe for] 希望得到
希图;希望得到。《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诸 袁 事 汉 ,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欲因际会,希冀非望,多杀忠良以立姦威。” 宋 李纲 《论和战札子》:“中国为和所误者多矣,十餘年来持和议之説,一切苟且,希冀万一者,何其纷纷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已被哄过一次,虽然不信,也还希冀出外行走,或者有个真心觅盗,只得应允。” 靳以 《泥路》:“骤雨后的爽晴是不可希冀了,说不定要有上三天五天的连雨天呢。”
希冀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一、核心释义
“希冀”指心中期盼得到某种结果或实现某种愿望,强调对美好事物或目标的渴望与期待。该词带有书面语色彩,情感倾向积极,常见于正式语境。
两字同义复用,强化“深切盼望”的含义。
二、权威词典出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希冀:动词 希望得到;盼望。
例:~成功 | ~和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汉语大词典》:
希冀:希望;企图。
引《后汉书·卢植传》:“臣敢以垂绝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 李贤注:“无恨谓无希冀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三、用法与语体特征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 语义强度 | 情感色彩 | 语体 |
---|---|---|---|
希冀 | 强 | 积极庄重 | 书面语 |
希望 | 中 | 中性 | 通用 |
渴望 | 极强 | 迫切 | 通用 |
企盼 | 较强 | 郑重 | 书面语 |
五、古典文献例证
《聊斋志异·聂小倩》:
“妾阅人多矣,未有刚肠如君者……若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 宁毅然诺之。因问葬处,曰:“但记取白杨之上,有乌巢者是也。”言已出门,希冀而没。
此处“希冀”生动刻画鬼魂聂小倩对宁采臣践诺的殷切期盼。
说明:因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无公开在线版本,故提供纸质版文献来源信息;古籍原文引自通行版本,可参考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希冀(拼音:xī jì)是汉语书面常用词,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希望得到或渴望实现某事,多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未来前景的深切期盼。如《陈情表》中"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体现了谨慎的期望,搜狗百科指出该词常与"不可复得"等表达形成文学对比。
二、词性与用法特点
三、经典用例
四、同义词辨析
近义词:希望、冀望、渴求
区别点:"希望"适用场景更广泛,"希冀"侧重书面化表达和深层情感寄托。
暗钝褒贬与夺标矩裁员测究超世诚节祠醮磁盘待茶淡远曡次洞窟顿摔独奏风怀刚峭根植骨董铺归骖鼓鱼吼雷话亭回景鐎斗矫尾厉角哜哜嘈嘈进鬭蠲汰剧恶科例溃版昆弟之好蜡茶老酒灵物论德緑弦曼婉囊封鸟得弓藏徘徊钱署全托曲取宂号辱殆设口摄罗子声技神佑失溺师子座说载松江窣磕头童穨陵舞局误我